期權和股票不一樣,股票能一直拿著等解套,但期權有“保質期”——到期日一到,合約直接作廢。無論是買期權(權利方)還是賣期權(義務方),都得小心到期風險,否則可能血本無歸。那么,期權到期時到底有哪些風險,以及怎么避免踩坑。
一、權利方(買期權的人)的到期風險
1. 時間價值歸零,虛值/平值期權變廢紙
期權價格=內在價值(賺的錢)+時間價值(“時間沙漏”)。
臨近到期時,時間價值會加速歸零,尤其是虛值期權(比如股價3元,行權價4元的認購期權)和平值期權(行權價=股價)。
如果到期前股價沒漲到行權價以上(認購期權)或跌到行權價以下(認沽期權),期權價值直接歸零,權利金全虧光。
2. 即使賺錢,忘了行權也白搭
期權到期時,即使有內在價值(比如股價漲到了行權價以上),也不會自動到賬,必須手動行權。
忘了行權:賺的錢直接作廢;
行權后錢/股票到賬晚:比如認購期權行權后,T+2日才能賣出股票,如果這兩天股價暴跌,可能從賺錢變虧錢。
避坑方法:
提前和券商約定“自動行權”(比如期權盈利超過一定比例時自動行權);
標記到期日,提前做行權準備。
二、義務方(賣期權的人)的到期風險
1. 虧損無限大,權利金根本不夠賠
賣期權是“收租金”的游戲:比如賣一張認購期權,收了0.5元權利金,但如果到期前股價暴漲到10元,你必須按4元的價格賣股票,每張期權虧6元(10-4)。
股價暴漲(認購期權義務方)或暴跌(認沽期權義務方)時,虧損可能遠超收到的權利金;
即使看對了方向,但方向來得太晚(比如到期后才漲),也來不及止損。
2. 一直不平倉?小心虧光本金
股票被套可以死扛,但期權必須主動管理:
如果方向看錯,必須及時平倉止損,否則虧損可能無限擴大;
不能指望“到期自動解套”,因為期權到期就作廢,連翻盤機會都沒有。
三、如何避開到期風險?
1. 權利方(買期權)的3個原則:
別買太短的期權:時間越短,時間價值衰減越快,虛值期權更容易歸零;
及時止損:如果行情沒按預期走,果斷平倉,別等到期;
記住行權日:提前安排資金或股票,避免錯過行權。
2. 義務方(賣期權)的3個原則:
別裸賣期權:用“備兌開倉”或“對沖”降低風險(比如賣認購期權的同時持有股票);
設置止損線:比如虧損超過權利金的2倍時立即平倉;
別賭“黑天鵝”:期權賣方最怕暴漲暴跌,別用全部身家押注。
3. 通用建議:
結合市場和策略選到期日:
預期短期波動:選近月期權(時間價值衰減快,但杠桿高);
預期長期趨勢:選遠月期權(時間價值高,但成本貴)。
別“躺平”到期:期權是有期限的,必須主動管理,及時調整策略。
期權到期風險是每個投資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對于權利方來說,到期日越近,期權的價值越容易“縮水”,甚至可能虧光權利金;對于義務方來說,行情波動超出預期,可能會導致巨大虧損。所以,投資者在交易期權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市場預期和投資策略,選擇合適的到期時間,及時調整策略,別等到最后才發現“黃花菜都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