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了人體的外掛器官,收發快遞短信,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可偏偏,就在最不設防的時候,騙子等著你張嘴呼吸。
北京警方最近揭開了一個騙局:
一條快遞取件短信,能讓一個正常人,三分鐘之內,虧掉十幾萬。
故事聽著簡單,細想才發現背后有個細思極恐的布局。
更可怕的是,這一套,正在全國范圍內悄悄流行。
看似普通的一條短信,實際上是給你遞上了一顆“信息炸彈”。
拆得了,你安全;
拆錯了,你血本無歸。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
新時代的電詐,是怎么做到讓聰明人也連連中招的。
薛先生,正常上班族,平時收快遞收到麻木。
某天,他收到一條短信:
您的快遞已到,取件碼8-3-9664,咨詢電話158****。
標準格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薛先生沒多想,走去驛站。工作人員一臉懵:“沒你的快遞啊?!?/p>
一頭霧水的他,順手撥打了短信上的電話。
這一撥,正式把自己送進了騙子設好的“流程”。
對面聲音專業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先生您好,系統顯示您誤買了保險,需要馬上扣款7000元?!?/p>
薛先生聽完,腦子里只剩一個念頭——趕緊取消!
觀點:真正厲害的騙局,不是讓你相信騙子,而是讓你急著救自己。
第二刀:專業話術,掏空你的理智
對方非常懂“客戶體驗”:
語氣平穩
節奏把控得當
每一步都顯得很“正規”
首先要你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
再要你刷臉驗證;
然后一步步“協助你取消”。
實際上,每一筆信息,每一次操作,都是在幫騙子解鎖你的資產。
等到最后一個驗證碼輸入完畢,賬號里的17萬已經沒了。
沒有被搶劫,沒有被脅迫,只是自己親手把門打開了。
騙局的致命點,從來不是騙術有多高明,而是利用你的焦慮。
如果說薛先生是點對點詐騙,那楊女士的遭遇更像是被技術性“精準打劫”。
她也收到了快遞短信。打電話過去,劇情一樣,保險扣費,緊急取消。
不過,騙子讓她下載一個叫“云客服”的APP,說是方便“快速處理”。
她信了。
而實際上,從她打開那個APP那一刻起,騙子已經能遠程控制她的手機。
在她以為自己在操作“取消扣費”的時候,騙子直接操控她的銀行APP轉賬。
4萬塊,飛了。
直到扣款短信彈出來,她才回過神。
所謂的新型電詐,本質上是人性與技術的雙殺。
為什么這么多人會上當?
你可能覺得,怎么連身份證、驗證碼都敢給?
但你想想:
突然告訴你銀行卡要扣7000
又是快遞短信,又是正規術語
對方態度冷靜,流程專業
你急著“止損”
在巨大的緊張感面前,
“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種理性,早就被恐慌打敗了。
一位被騙者事后說得很真實:
“我平時也懂點防騙知識,但那個場景就像中了邪,一路跟著操作,腦子里只?!s緊取消,趕緊取消’。”
別說普通人了,職業白領都不一定扛得住。
誰是騙子眼里的“優質獵物”?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是重災區。
但別以為年輕人就安全。
騙子篩選的,不是年齡,而是——
信息焦慮的人
怕麻煩的人
容易情緒化的人
尤其是那些“動輒幾千上萬”數字一嚇就懵的人,簡直是上等獵物。
越急著“保住自己的錢”,越容易一步步,把更多的錢送出去。
快遞、短信、客服電話,這些本該是便利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卻成了詐騙分子手里最鋒利的刀。
他們懂流程,懂心理,更懂什么時候你最脆弱。
而大部分普通人,
平時忙著賺錢,忙著生活,
哪有空天天想著怎么防騙?
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騙子只要成功一次,就能讓你前幾年努力白費。
面對這種新型騙局,警方能提醒,媒體能曝光,
但能真正救自己的,只有一個東西——冷靜。
看到陌生短信,
第一時間不是去操作,
而是去懷疑。
別用慌亂去處理陌生信息,
要用冷靜去處理一切不合理。
最后想問:
如果你突然收到一條扣費短信,你能做到不慌不忙,不點鏈接,不打電話嗎?
評論區見。
一起聊聊你遇到過最離譜的騙局,也給更多人提個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