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為打擊騷擾電話和詐騙,國家重磅推出號碼實名制,申請手機號必須帶著身份證記錄本人信息,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電詐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更加猖獗,儼然已經成了黑產。
更可怕的是在“虛擬號”之下,不僅詐騙分子徹底隱藏自己,普通老百姓反而因“實名認證”把個人信息暴露的一干二凈,這一反詐政策最終竟成“敵暗我明”!
為何虛擬號依然泛濫成災?難道實名制真只能用來約束老實人?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及文內
出賣君子、不防小人
2015年國家出臺手機號實名政策,只要是辦理新的手機號,必須本人拿著身份證,一人一碼,確保每個號碼背后是誰都一清二楚。
這一政策的推出主要是為了防范囂張的電信詐騙。
在那之前電信詐騙可以說是相當猖獗,人手里只要有部手機就能搞詐騙。
從一百換十萬的“限時福利”、花多少錢領家電的中獎信息,甚至有人直接謊稱自己是哪個落魄大人物、只需一筆錢就能王者歸來、到時候必定給贊助人加官進爵。
畢竟躲在手機號后面,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騙失敗了無非一筆電話費,騙成功了誰也抓不到人,這里面油水可太大了。
有了手機號實名注冊就再也不用擔心這種問題了,詐騙電話號一查就能知道究竟是誰在使用,這當然是對詐騙分子相當有力的震懾。
本以為這之后騷擾電話、詐騙電話會越來越少,至少不會有人堂而皇之打來電話說“我是秦始皇,其實我沒有死,打一萬塊錢助我回宮”。
但是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現實可謂是直接甩來一個耳光。
詐騙電話依舊橫行,勢頭不減,甚至已經成了一套完整的黑產,哪怕國家和公安日復一日做反詐宣傳,每年依然有人被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新花樣騙錢,上到八九十歲的老人,下到十八九歲的學生,哪個年齡段都無法幸免。
這些詐騙團伙使用的都不是真實的電話號碼,而是一個“虛擬號”。
這種號碼只能接聽但無法回撥,更重要的本身完全不遵守實名制的規則,通過虛擬號根本查不出背后究竟是誰在撥打電話。
但是咱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話號可都是拿著身份證去辦理的,上面都一對一掛著自己的名。
所以很多時候雖然你怎么也查不到那些虛擬號背后的信息,但虛擬號的使用者卻可以輕輕松松把你的信息摸清楚,打電話一開口就是趙先生李女士,一喊一個準。
本來實名制出現是為了杜絕詐騙,但是一番折騰下來反而成了“敵在暗、我在明”,對方靠虛擬號繞過實名,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因為實名過被挖的清清楚楚。
反詐騙的政策成了詐騙的幫兇可以說是相當諷刺,詐騙分子拿著老百姓實名出來的身份信息反而更加張狂,自己徹底躲了起來,受害人卻仿佛“裸奔”。
那這個實名制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些亂七八糟的虛擬號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虛擬號存在有何意義?
其實不少人會對虛擬號產生一種誤解,覺得這完全就是監管下的漏洞,是對詐騙犯的縱容,甚至是對不法分子的保護和包庇。
畢竟在咱們的認知里,虛擬號好像確實從來沒有在正經行業用過,只要是虛擬號打來的要么是電信詐騙要么是賣保健品,都多多少少沾點違法犯罪。
虛擬號也的確已經是詐騙重災區,很多人看到虛擬號打來的電話干脆會直接掛斷或無視,根本不給對方任何開口的機會。
如此一來虛擬號這么個東西也讓不少人覺得完全是給人添麻煩,便宜了壞人害了好人,但是這種想法還真有點冤枉虛擬號了。
最初虛擬號主要是用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上,開發出來也完全是為了便民和保護隱私,但是之后虛擬號相比實體電話號更容易獲取,使用的也就越來越頻繁。
用得多了就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但是這時候虛擬號的使用還是規范的,也完全可以監管,畢竟申請虛擬號只是不用拿著身份證去服務大廳,但是同樣要在網上填寫信息。
但是這時候第三方平臺介入了,而只要牽扯了第三方平臺,這地方可以說就徹底變成一灘爛泥了。
這些平臺自稱號碼合規,但背后有多少貓膩又有誰知道呢?我們只知道從這以后無名無姓的虛擬號就開始泛濫成災,徹底跑偏變成詐騙分子的最佳拍檔。
不過對待虛擬號本身卻應該理性看待,即使現在,虛擬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帶來很多幫助,平時點個外賣,收個快遞,虛擬號都會在無形之中保護我們的隱私。
如果因詐騙而否定虛擬號可以說是把持刀傷人的責任推到菜刀生產商頭上了,那現在詐騙如此猖獗,到底誰應該為此負責?
究竟誰才是罪魁禍首?
雖然在第三方平臺的干擾下,虛擬號究竟是誰在使用很難追查,但是每個虛擬號背后也都有一個自己的運營商,這個搞詐騙的號究竟是哪個運營商在維護還是很好揪出來的。
所以嚴格來說虛擬號被用來搞電詐并不是無法治理。
但隨著技術發展,虛擬號其實也在慢慢被更新的詐騙技術取代:虛擬撥號。
這些手機號雖然顯示著國內號碼,但是其實都是經過包裝的海外電話,它們本身可能來自東南亞或者各種其他國家,通過架設在國內的設備才播出電話。
而這些海外賬號外面蒙著的 “國內皮套”則是隨意倒賣電話卡的結果,正是因為這種不負責任的倒賣才給了詐騙分子鉆漏洞的機會。
對此公安和反詐部門一直在嚴厲打擊,在一系列國家打出的重拳之下,相關刑事犯罪的起訴人數已經躍居刑法排行榜第三,僅次于盜竊和危險駕駛。
綜合來看虛擬號碼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它究竟是在快遞外賣中保護我們的隱私,還是成為不法分子隱藏身份的利器,由且僅由用戶如何使用它來決定。
而如何使用和管理虛擬號碼則是需要全社會共同探討、解決的問題。
沒有任何一項政策和技術的出現可以一勞永逸、全程不出任何問題地解決各種事情,我們不需要妖魔化虛擬號,但是也不能因為它的作用而對風險視而不見。
只有國家重視,百姓警惕,使用虛擬號碼騷擾詐騙的路才可能走到盡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