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不錯過每一次推送!
在飲食的世界里,“科技與狠活”一直是大家熱議的焦點。所以,很多人對那些看不出原料的小吃、零食都避之不及,總覺得自己買菜做飯就可以保證萬無一失。
可誰能想到,“科技與狠活”無處不在,就連我們天天吃的大米,都可能是“人造”的!這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咱們就好好嘮嘮。
人造大米,成本只要一毛錢?
這里說的人造米,不是我們日常買的粳米,超市里的散稱米,而是主要指自熱米飯里的“米”。
自熱米飯作為速食食品,吃過得的人,都發現和我們日常買的粳米、散稱的大米不太相同,看起來更像塑料,亮晶晶的,加熱幾分鐘就熟了。
說自熱米飯是塑料做的,這說法有些夸張了。實際上,人造米是用碎米、米粉等為原料,通過擠壓、成型等工藝制作而成的,這過程中,大米被粉碎、加熱、蒸煮,再被切割重塑成大米的樣子,這也就是因為它和真大米差不多,但熟得更快。
關于這種“再造米”,還沒有嚴格的控制標準,但國家要求配料中的輔料、食品添加劑都是需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雖然帶了點“科技與狠活”,但只要是從正規超市、店鋪購買,還在保質期內的再造米食品,正常吃是沒問題的。
不過,這也不代表它就和真大米完全一樣,有些問題還是得注意!
“人造”營養能比肩真大米?
解答了各位關于人造大米“假”的問題,我們也要關注一下人造大米是對健康有危害!
總的來說,人造大米和真大米在食用價值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01“假大米”少一些營養
我們都知道,大米在加工成精制大米的過程中,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
在這點上,人造大米和真大米半斤八兩,和糙米的營養價值比起來,二者都差了一點。
02“假大米”多一些添加劑
其次,人造大米因為是加工食品,不可避免的要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比如玉米淀粉、魔芋精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和磷酸二氫鈣等成分。
單雙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種常見的乳化劑,添加了這種物質的餅干、糕點口感都會更好。但它會導致體內脂肪酸含量升高,吃多了可能會讓血脂、血糖指標升高。
磷酸二氫鈣攝入過多可能會影響人體鈣磷代謝平衡,還會刺激胃腸道,增加結石風險,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03“假大米”升糖指數更高
我們都知道,普通大米的升糖指數已經不低了,有89.5,人造大米更高95.4。這源于人造大米的制造工藝,由于擠壓、重組,淀粉分子間氫鍵斷裂,因此消化過程中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升糖也就更快。
所以血糖高的朋友,真的不建議吃自熱米。
5種常見食物也是“假的”!
生活中,除了這種超市里的自熱米飯,還有很多“假食物”,說不定各位可能都吃過!
炸雞排
現在很多炸雞排,里面的肉可能只是一些碎肉、邊角料,用淀粉、添加劑粘合在一起,再裹上面包糠油炸。吃起來雖然香,但營養少、熱量高,還可能有添加劑超標的風險。
淀粉腸
一根淀粉腸里,淀粉占了大部分,肉的含量少得可憐,還加了各種香精、色素、防腐劑。經常吃對健康沒什么好處。
牛排
不要以為你吃的牛排都是整塊牛肉,有些廉價牛排,其實是用碎牛肉、肉膠粘合而成的“拼接牛排”。為了增加口感和風味,還會添加嫩肉粉、調味料等。
火鍋丸子
魚丸、蝦丸、撒尿牛丸……吃火鍋時大家都喜歡放。但很多丸子里根本沒多少魚肉、蝦肉、牛肉,主要都是淀粉、香精和添加劑,吃多了還可能攝入過多的鹽和磷。
米線
一些小作坊生產的米線,為了讓米線更有韌性、不容易斷,會添加硼砂等違禁物質。硼砂對人體危害很大,會影響腸胃功能,長期攝入還可能損害神經系統。
家人門,提醒各位,咱們平時做飯、吃飯就是圖個健康。人造米、這些“假食物”偶爾吃一次可能沒事,但經常吃,身體真扛不住!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也一定要多留個心眼,看看配料表,盡量選新鮮、天然的食材才行哦!
文章作者:陌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每天動動腦,身體不易老
什么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楊桃(羊逃))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猜猜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