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五一” 假期的人潮漸漸退去,留下的不僅僅是各大景區的熱鬧回憶,還有一連串令人深思的數據。今年 “五一” 假期,出游人數達到 3.14 億人,總消費 1802 億元,看似繁榮的旅游市場背后,卻藏著消費模式的悄然轉變 ——“窮游” 成為新潮流。這一現象,無疑為我們揭開了當下人們生活態度與消費心理的新面紗。
從表面看,今年 “五一” 旅游人次較以往增長 11%,但深入數據內部,人均每天消費僅 114 元,與疫情前的 2019 年相比,縮水了 6.7%,人均少花 40 元。不僅如此,短途游人數大幅增加,跨省游人數下降 12%,景區周邊餐館人均消費下降 26%。高端酒店在這個 “五一” 遭遇 “寒冬”,空置率居高不下,而經濟型酒店入住率卻突破 92%,甚至有人為省住宿費選擇在車內過夜。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人們在旅游消費上更加謹慎,“窮游” 成為主流。
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壓力如影隨形。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賺錢愈發艱難的當下,人們的精神壓力日益增大。出去旅游,投身大自然的懷抱,成為緩解壓力、忘卻煩惱的絕佳途徑。一位職場白領分享道:“每天在辦公室對著電腦,面臨各種業績指標,感覺自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趁著‘五一’假期,哪怕只是去周邊的山林里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都能讓我重新充滿電。雖然花費不多,但那種身心的放松是無價的。” 親近自然,放松心情,成為人們選擇 “窮游” 的重要動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旅游并不一定要花費大量金錢。選擇廉價航空、報名低價旅游團、入住便宜民宿、在小飯店就餐,甚至選擇免費或半價票的景區,這些方式讓人們用較少的花費也能領略世界的精彩。一位大學生說:“我和同學利用‘五一’假期去了隔壁城市,坐的是打折機票,住的是青年旅社,還找到了一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和公園。雖然沒花多少錢,但我們玩得很開心,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增長了見識。” 旅游消費降級,但快樂并未打折,這種新的旅游消費觀念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國內很多人都有從眾和跟風心理,當看到周圍人都在 “五一” 假期出游,自己也不甘落后。只不過,由于經濟條件限制,別人去國外或熱門景區,自己就選擇在家周邊的旅游景點游玩。這種好面子和不服輸的心理,驅使人們即使經濟不寬裕,也要咬牙出游。比如,小張看到朋友圈里朋友們都在曬旅游照片,心里癢癢的,于是帶著家人在本地的一個小眾景點游玩了一天。他說:“雖然沒有去遠方,但一家人在一起玩得也很開心,感覺不出去一趟,就好像錯過了什么。”
與過去旅游為了發朋友圈炫耀不同,現在的人們更多是為疲憊的生活按下暫停鍵。以前,旅游似乎成了一種 “打卡” 行為,人們追求在熱門景點拍照,只為在社交平臺上獲得更多點贊。而如今,人們更注重旅游給自己帶來的內心感受,追求旅行中的放松與自我滿足。“窮游” 的興起,正是這種觀念轉變的體現。人們不再盲目追求高消費的旅游方式,而是在有限的預算內,尋找屬于自己的旅行快樂。
從今年 “五一” 假期的旅游熱潮中,我們看到了 “窮游” 的興起以及人們旅游觀念的轉變。這不僅反映出人們在經濟環境變化下消費更加理性,也展現出一種更注重內心體驗、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