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8 日,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升起象征新教皇誕生的白煙。來自美國的羅伯特?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當選第 267 任羅馬教皇,尊號 "利奧十四世",這標志著延續兩千多年的天主教會首次迎來美籍領袖。這一歷史性事件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從白宮到北京的外交表態,折射出國際社會對教廷未來走向的深切期待。
現年 69 歲的普雷沃斯特出身芝加哥,卻有著獨特的跨文化背景。自 1980 年代起長期在秘魯從事牧靈工作,2015 年調任梵蒂岡教廷要職,兼具拉美草根經驗與教廷中樞歷練。這種經歷使他成為連接教會溫和派與保守派的理想橋梁,正如《天主教國家》評論所稱:"他是既懂羅馬官僚體系運作規則,又深諳地方教會實際需求的全能型領袖。"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第一時間送上祝賀,稱這是 "美國歷史性時刻",并高調預告將與新教皇會面。這種熱情背后,既有對本國宗教界選民的政治考量,也暗含對教廷影響力的現實期待。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盡管雙方在反墮胎等議題上立場相近,但在移民政策、社會公平等核心問題上仍存深刻分歧。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發布穿著教皇服飾的 AI 合成照,此番對首位美籍教皇的追捧,似乎試圖重塑與天主教群體的關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 5 月 9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祝賀,強調 "希望梵蒂岡繼續本著建設性精神同中方對話"。中國天主教 "一會一團" 依照慣例致電祝賀,延續了從本篤十六世時代開啟的互動傳統。這種既保持適當距離又釋放善意的表態,體現了中方對中梵關系 "細水長流" 的務實期待。正如香港《南華早報》分析,北京更關注新教皇能否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延續前任的審慎立場。
利奧十四世上任即面臨多重挑戰。教廷內部,關于離婚教徒領圣體、LGBTQ 群體權益等議題的爭論持續發酵;國際層面,烏克蘭危機、中東戰火、全球移民潮等難題亟待宗教力量介入調停。這位常年佩戴秘魯傳統披肩的教皇,在首次公開演講中特別提及 "傾聽邊緣群體聲音",其務實作風或將帶來新的治理思路。但正如英國《衛報》提醒的:"平衡 132 個國家和地區的 11 億信徒訴求,遠比協調美國兩黨分歧更為復雜。"
從圣彼得廣場歡呼的信徒,到各國政府的謹慎觀察,利奧十四世的就任開啟了天主教會的新紀元。這位兼具美國背景與全球視野的宗教領袖,既要守護傳統教義,又需應對現代社會的多元訴求,其執政之路注定在希望與挑戰中蜿蜒前行。正如他在當選后首次祝福中所述:"愿我們共同成為和平與理解的橋梁。" 這句箴言,或許正是化解各方期待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