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近日,關于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中方強調:一、美方近期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就關稅等問題與中方談起來。中方是在對美方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后,決定同意與美進行接觸。會談是應美方請求舉行的。二、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是一貫的,將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維護世貿組織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三、這場關稅戰是美方挑起的。如果美方真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施壓,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
若真要和中方談,美方就必須要按照規矩辦事,談,就敞開大門談。簡而言之,美方必須擺清楚自己的位置,是你美方想和中國談,那就別說一套做一套,而是應該拿出實實在在的誠意,別總想讓中國為你美國“買單”,中國沒有那個義務。注意,中方把這次中美會面定義為“接觸”,而不是美方所說的“談判”,這一措辭的差異,就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中國的態度已經擺在桌面上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這次中美會談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旦有摩擦,全球都會受到影響。但誰更著急?答案其實很明顯,是美國。因為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是世界工廠。而美國雖然服務業發達,但實體經濟卻高度依賴進口,尤其是中國產品。一旦對華高關稅持續,受傷的首先是美國消費者、美國中小企業和制造商,連美企都開始反對繼續加稅。
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關稅,是貿易,是經濟賬。但更深層次,這是一次中美之間關于未來國際秩序主導權的戰略對賭。美方希望通過關稅等手段,壓制中國的發展節奏。但現實卻在不斷打臉:中國經濟韌性超出預期,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智能制造、數字科技)迅速壯大。美國自身卻因內部撕裂、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問題陷入焦灼。這一局面,迫使美方不得不尋求"談"的可能性,但他們又不敢顯得"服軟"——這也是為何在言辭上扭扭捏捏,既要坐到談判桌前,又要留足對內政治空間。
特朗普(資料圖)
據和訊網報道,近日,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座椅、嬰兒車、嬰兒床和其他兒童出行必需品免征高達145%的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考慮具體行業提出的關稅豁免請求,但他表示,他更傾向于讓貿易懲罰更廣泛、更簡單。特朗普是在回答他是否會對汽車座椅等嬰兒產品免征關稅的問題時說這番話的。
美國玩具協會近日對400家企業進行調查,幾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繼續實施,他們將在幾個月內破產。要知道,美國80%以上的玩具來自中國,而國產玩具產業鏈早已外移,根本無法接手這種高標準、低價格的供給市場。漲價、斷供、破產,接踵而來,受害的仍然是普通消費者和他們的孩子。
嬰兒車(資料圖)
美方將這場會談稱為“談判”,但中方認為這就是一次“接觸”。很明顯,美方很著急,中方很從容。我們是做好了斗爭到底的準備,但特朗普既沒有準備好,美國的現狀也不允許他強裝鎮定。現在戰略主動權已經在中方手中,美方最好是認清現實,拿出誠意。如果不好好珍惜這次中方給的機會,下次美方想要促成會談,恐怕要做的,就不僅僅是不斷發出請求這么簡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