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劉凌 實習記者 陳婧如
印巴沖突于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再次爆發。當天,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動了代號為“辛杜爾”的軍事行動,印度軍方對巴基斯坦境內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多處目標發動軍事打擊,巴方稱空襲已致至少26人死亡,46人受傷。巴方隨即反擊并擊落了5架印軍戰機。
印巴雙方沖突升級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和擔憂,此次印巴沖突會不會演化成全面戰爭?大象新聞采訪了浙江外國語學院國際問題專家王沖教授。
王沖教授對此問題的的基本判斷是“大概率不會”。他分析認為,首先,雙方從戰略上來說,都不想打一場大的戰爭,克什米爾問題已經70多年,雖多次沖突,維持現狀雙方是可以接受的。其次,雙方整體的力量對比來看相對平衡,印度在經濟、人口方面占有優勢,綜合實力較強,但是巴基斯坦在軍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支持王沖判斷的第三個理由是,雙方都是核國家,都有核武器,印度雖然占一定優勢,但巴基斯坦鐵道部長哈尼夫·阿巴西曾警告印度說,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擺設(模型)。在核武器制約下,核國家一般不會打大型的戰爭。接下來局勢發展,怎么既保持自己的面子,迎合國內的民族主義,或者迎合軍方的地位,又不讓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雙方都在斤斤計較地計算、拿捏,或許就可以防止大規模的戰爭的爆發。
資料顯示,印巴作為南亞兩個重要的地區大國,人口之和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有分析人士也認為,雙方雖然不時爆發小規模邊境沖突,但已維持了半個世紀的總體和平。而當前的沖突,在5月7日后已經升級為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新華社資料圖片,2019年2月27日,巴基斯坦軍方稱擊落兩架侵入巴領空的印度軍機。)
印巴此次爆發軍事沖突的直接原因,是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加姆發生針對游客的恐怖襲擊,造成26人死亡。在沒有經過調查,也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第一時間指責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裝組織所為,并立即采取了包括所有關閉印巴邊境口岸、驅逐巴駐印外交人員、暫停印巴《印度河河水條約》等一系列懲罰性措施;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指控予以堅決否認,并實施對等反制措施,如驅逐印度駐巴外交官、禁止印度民航飛機經過巴領空、暫停雙貿易,命令在巴印度人立即離開等。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警告,如果印度切斷河流水源,巴方將此視為戰爭行為,并將作出回應。
(新華社圖,5月7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巴哈瓦爾布爾地區拍攝的遭印度導彈破壞的房屋)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相較2019年印巴兩國間的武裝沖突,這次印度對巴方軍事打擊力度和規模都更大,雙方沖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更高。雙方在接下來48小時內會采取何種行動,或將成為決定局勢走向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