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金 通訊員 全金興 李燊志 文/圖)5月9日,閻綱先生新作《我在場》首發分享會在禮泉縣舉行。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建群,陜西省作協副主席、咸陽市文聯副主席王海,西安市作協主席穆濤等文化界人士,咸陽市文聯黨組成員、咸陽市文聯副主席趙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劉東風,禮泉縣相關領導及省內部分專家、作家參加本次活動。著名文學評論家、著名作家、《我在場》作者閻綱先生出席活動。
分享會上,來自陜西省作協、西藏民族大學、咸陽師范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我在場》的文學價值展開深入研討。他們指出,閻綱先生以“在場者”視角,通過親歷者的筆觸還原文學史上的關鍵瞬間,剖析經典作品的精神內核,既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化思潮的演進脈絡,更以“帶體溫”的文字傳遞對社會與人性的深刻洞察。這種“在場”書寫,既是對文學傳統的回望,更是一位九旬作家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思想宣言。活動現場,西咸新區作協朗誦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朗誦了《閻綱回鄉》及《我在場》的精彩片段,生動演繹出作品的深刻內涵,讓與會嘉賓對閻綱先生的創作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見證者,閻綱先生始終以敏銳視角記錄時代變遷。從文學評論到散文創作,他的文字兼具學者的理性思辨與赤子的熱忱真誠。《我在場》是其繼《我還活著》之后的又一力作,雖已至鮐背之年,閻綱先生仍以“眼見為實,實話實說”的創作態度,將個人記憶熔鑄于時代敘事,展現出“生命不息、筆耕不輟”的文學堅守。正如他在答謝辭中所言:“‘帶體溫’就是熱情似火,有真情,有氣場,懷之暖心?!边@種對文學的赤誠熱愛,貫穿其七十余載創作生涯。
分享會現場,閻綱先生深情表達對故鄉禮泉的眷戀:“講好我們禮泉的故事,講好我們中國的故事,讓文字更美麗,讓中國更真實!”這份扎根土地的情懷,與其“在場”的創作理念深度契合——既以文學評論家的身份介入時代文化進程,更以故鄉為精神原點,將個體經驗升華為對民族文化的思考。這種“與時代同行”的使命感,正是《我在場》的核心價值所在。
此次首發分享會不僅為文學愛好者搭建了交流平臺,更以閻綱的創作歷程為范本,展現了老一代作家“以筆為刃、以文載道”的責任擔當。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在場》的出版既是對閻綱先生文學成就的階段性總結,更是對當代文壇的一次精神激勵——在快節奏的時代語境下,這種沉潛深耕、心懷家國的創作態度,為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注入了珍貴的傳統力量。
從《我還活著》到《我在場》,閻綱先生以“在場者”的姿態詮釋了文學與生命的深度融合。正如他的文字始終“帶體溫”,這位九旬作家用一生踐行著對文學的熱愛與忠誠,讓“在場”不僅成為一種創作理念,更升華為一種穿透時代的精神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