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5月9日電 (何寧)5月8日,廣西舉行“久久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廣西防汛抗旱工作有關情況。
發布會介紹,2025年廣西氣候總體上屬一般到偏差年景,防汛抗旱形勢復雜嚴峻。經綜合分析研判,當前廣西防汛抗旱主要面臨四大風險:
一是“旱澇急轉”風險。去年11月至今,全區平均降水量122.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前期干旱造成山體巖石和土壤的穩定性降低,后期降雨迅速增加,易引發山洪和地質災害。
二是“外洪內澇”風險。汛期江河洪水態勢總體偏差,主要江河出現超警洪水的可能性大,中小河流防洪標準偏低,部分城市洪澇統籌、聯排聯調能力不足,鄉村抗洪基礎能力弱,有可能引發外洪內澇。
三是“地質災害”風險。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風險底數大,80%集中發生在主汛期,一些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具有不確定性,夜間出險防范難度將更大。
四是“風暴潮疊加”風險。預計影響廣西的臺風有4—5個,出現較大天文大潮9次,沿海風暴增水過程多,一旦出現強風、暴雨、天文潮與風暴潮碰頭疊加,將對沿海地區造成嚴重威脅。
面對防汛抗旱嚴峻形勢,目前廣西搶抓防汛“窗口期”,聚焦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區、山塘水庫河網、江河沿岸低洼易洪區、城鎮易澇積水點、重大基礎設施等防洪風險隱患,全面開展“拉網式”風險排查,對排查出的2.8萬處問題隱患,按要求落實閉環管控。
據介紹,全區儲備各類應急物資791.1萬件,總價值約9.8億元,為多災易災地區配備4900余臺衛星電話、集群對講機和北斗終端,建立2.2萬余名的應急搶險專業隊伍,打造1.6萬余支、32萬余人社區響應隊,做好防汛救災充分準備。針對高風險區域,廣西靠前部署隊伍、物資和力量,確保第一時間高效搶險救援。發生災情險情后,加強統籌協調,迅速組織群眾安全轉移,及時處置工程險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