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想打,結果被逼炸了基地:巴基斯坦突然不講仁義了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5月8日凌晨。
那時候,印度突然上了一波狠的。
幾十架自殺式無人機直接飛向巴基斯坦的軍營、防空陣地,甚至包括導彈系統。
看上去像是全面出擊,實際上就炸了一輛卡車,算是敲門磚。
可沒想到,巴基斯坦這邊直接攔下了大半,還把人家的“哈洛普”無人機批量打下來。要知道,那玩意是以色列的,貴得嚇人,不是隨便能造一堆出來的。
說白了,這場面本來可以收住。
印度想打個心理戰,讓自己占個上風,結果反倒點燃了巴基斯坦的火氣。
原本巴方還“心軟”,之前鎖定了15架印度戰斗機,結果只打了5架,還放走了10架。現在看來,那份客氣壓根沒用,印度根本不領情,反而又來了第二輪轟炸。
于是當天晚上,巴基斯坦直接換了張臉——不再克制了。幾十架自殺無人機和巡飛彈一起上,打的是實打實的目標:印度查謨機場。
這個地方不只是個機場,它是印軍無人機、直升機基地,還有空軍學校,前線重要節點。現場傳出的爆炸視頻看著就不是小打小鬧,很可能是彈藥庫或者油庫中招了。
之前印度人總拿“自殺無人機”當殺手锏,說白了就是覺得打不贏人,就讓無人機拼命撞。
他們那邊主打的還是以色列造的“哈洛普”,還有波蘭的巡飛彈。
但問題是,這些東西太貴,數量有限,不像伊朗那樣自研自產隨便扔。巴基斯坦反應很快,不僅動用國產的防空系統,還用了不少土耳其產的“小摩托”無人機。
巴基斯坦的態度這次完全不一樣了。之前是有來有回,現在干脆先手上了。
這個轉變其實很關鍵。很多時候國家之間的火拼,不是因為實力懸殊,而是“面子”問題。
印度想找回點場子,想靠無人機壓迫巴基斯坦。結果打個寂寞,損失慘重,巴方該守的守住了,該炸的也炸了。
一個是裝備上有點吃虧。
以色列的無人機雖然牛,但不夠多,消耗得太快。
想補貨也得等。
而巴基斯坦這邊,可以從土耳其拿貨,甚至還可能有伊朗技術背書,想打持久戰,誰能耗得起還是個問號。
另一個是戰術層面。印度空軍明顯想通過無人機壓制巴基斯坦的防空雷達,打開突破口,試圖靠反輻射打法來消滅對方的眼睛和耳朵。
但問題是,這招現在越來越不好使。紅旗-9B、紅旗-16這些防空系統攔得住,而且打得還挺準。
關鍵是電子戰能力,印度明顯短板嚴重,根本壓不住。 所以你看,一開始巴基斯坦不想把事搞大,但面對持續挑釁,也不再留情了。
尤其是這次查謨機場事件,等于明確告訴印度:你炸我卡車,我炸你指揮塔;你發哈洛普,我讓基地爆炸。
印度方面雖然嘴上說得硬,說什么“打擊對等”“范圍一致”,但明顯心虛。一方面戰果吹得太夸張,結果被視頻打臉;另一方面無人機連續損失,對后續打擊能力也是致命打擊。
其實還不算。但已經是在戰爭邊緣打轉了。
兩邊的火力打擊越來越頻繁、直接。從打無人機到炸機場,戰場開始轉向真實的人和裝備,而不是靠嘴炮和演習。
接下來只要有一次誤傷平民或者炸毀重大基礎設施,沖突就會升級。
這場對抗里,其實有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無人機成為主角。以往戰爭靠坦克、大炮、導彈,現在是“小摩托”“小飛機”當先鋒,打一波就走。
成本低,打擊快,還能規避風險,關鍵是還能打輿論戰。
你炸了基地,我給全球媒體放段視頻,就算戰場不贏,輿論先占個坑。 問題是,這玩意消耗太快。
一波幾十架下去,就燒了上千萬。印度能燒多久?
看這次巴基斯坦一晚上打掉25架,印度空軍估計都肉疼。
不是誰都像伊朗那樣,把無人機當拖拉機造。 從長遠看,這次沖突揭示了一個變化:南亞地區軍事格局開始往“技術戰”“無人戰”靠攏,誰掌握無人系統、電子戰系統、反制能力,誰就能主導局勢。
傳統“你扔一炮我扔一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