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隊剛剛在首場戰斗中,被巴基斯坦打得措手不及。
正當他們四處張望尋找幫手時,卻發現昔日的“鐵哥們”美國,已經明確表態。
美國副總統萬斯幾小時前面對記者提問時,態度冷淡得像塊冰:
“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說,與我們美國無關,我們不會卷入戰爭,我們不能要求雙方放下武器,我們只能在外交上處理此事。”
這話說得明白,美國根本不想沾邊這場仗。
美國這種“靠不住”的行為
說起來,印度人真該好好翻翻歷史書。
美國這種“靠不住”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了。
回到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仗時,美國不但沒幫印度,還派了第七艦隊到孟加拉灣對印度施壓。
當時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急得團團轉。
最后還是蘇聯出手相助,派了艦隊抵消美國威脅。
再往前看,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時,印度總理尼赫魯連發七封求援信給美國總統肯尼迪。
美國只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輕武器,連重型武器都沒給。
更別說派兵幫忙了。
這些年來,印度花了大價錢從美國買武器,。
最近五年,就花了超過200億美元購買美國的軍火。
2020年,印度還花了30億美元買了24架“海王”直升機和6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真到了需要幫忙的時候,美國人轉身就走。
為啥美國會這樣做?
說白了就是利益問題。
美國對南亞的戰略需要巴基斯坦這個棋子,尤其在阿富汗問題上仍需巴基斯坦的配合。
再加上巴基斯坦是個核國家,美國也不想把事情鬧大。
印度越來越親近俄羅斯,還加入了金磚國家合作。
這讓美國心里不爽很久了。
更實際的問題是,美國自己現在也焦頭爛額:
國內經濟問題一大堆,中東局勢緊張,烏克蘭戰爭還沒結束,根本騰不出手來管印巴這邊的事。
對印度來說,這次的教訓很深刻: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花再多錢買武器,簽再多協議,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
印度此刻正面臨一個殘酷現實:
在這場硬仗中,他們可能得獨自應戰了。
臉腫得老高
4月底印巴緊張局勢剛剛升溫的時候,印度媒體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
《印度時報》大肆報道,美國戰機已經降落在印度北部空軍基地。
《印度斯坦時報》則宣稱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正在向印度洋全速前進。
印度新德里電視臺,甚至煞有介事地播出了,所謂“美軍特種部隊已經抵達印度邊境待命”的消息。
這些報道鋪天蓋地,讓印度民眾一度以為,強大的美國軍隊馬上就要來幫他們打巴基斯坦了。
現實呢?
美國戰機沒來,航母沒動,特種部隊更是子虛烏有。
這些所謂的“援助”全都是印度媒體自己編出來壯聲勢的。
“啪!”
印度媒體的臉腫得老高。
為啥印度媒體總愛這么自欺欺人?
一方面是想給國內老百姓打氣;
另一方面,也是印度精英階層骨子里那點兒殖民思維在作祟——總覺得有西方大國撐腰,自己就能橫著走。
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
中國這些年不也一直被“制裁”威脅嗎?
不也是靠自己的實力挺過來了?
美國撒手,背后門道
這次美國對印巴沖突的冷淡態度,可不是心血來潮。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巴基斯坦那可是幾十年的鐵哥們。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給巴基斯坦提供了坦克和飛機;
70年代,巴基斯坦在聯合國給中國爭取恢復合法席位出了大力;
80年代中巴一起搞了喀喇昆侖公路;
90年代又合作研發了梟龍戰機。
2015年,中國還宣布要在巴基斯坦投資620億美元建設中巴經濟走廊。
這關系,那不是一般的鐵!
美國人腦子可精著。
一看中國這架勢,就明白了:
如果這時候幫印度,中國肯定會加大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到時候事情就鬧大了。
美國現在最怕的就是同時面對多個大國對手,他們哪有這個精力?
第二個原因更現實:印軍表現太差,美國不想當冤大頭!
咱打個比方,你看到一個朋友做生意,每次都虧本,你會借錢給他繼續做嗎?
肯定不會!
美國人現在就是這種心態。
美國人精于算賬:要把印軍扶起來,得花多少錢?
美國現在自己也是債臺高筑,國債超過34萬億美元,通貨膨脹還沒完全控制住。
已經在烏克蘭戰爭上花了超過1000億美元,在以色列-加沙沖突上又投入了幾百億。
哪還有閑錢去幫這個“爛攤子”?
美國從來不做虧本買賣。
二戰后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表面是幫助,實際上美國控制了歐洲市場;
冷戰時期支持韓國、日本,是因為它們是抗蘇前線。
現在的印度能給美國帶來什么好處?
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
坐不住了
美國副總統萬斯明確表示“不關我們的事”后,印度總理莫迪終于坐不住了。
就在幾小時前,莫迪緊急召集了一場高層會議。
要知道,印度軍隊和情報機構之間矛盾可是出了名的。
2019年,印度空軍米格-21被巴基斯坦擊落事件后,印度軍方和情報部門就互相甩鍋。
軍隊說情報不準確,情報部門說軍隊行動草率。
莫迪敲打手下:
別再窩里斗了,都什么時候了,必須保持警惕!
特別強調保護基礎設施,表明他擔心沖突可能會擴大化,甚至波及印度內地。
為了挽回面子,莫迪接下來肯定還會有動作。
別忘了,莫迪可是個老手,2002年古吉拉特邦混亂、2014年上臺執政、2019年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
每一步都顯示出他強硬的手腕。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
這次美國的表態,對印度來說是當頭一棒。
莫迪這次緊急會議,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向國民傳遞一個信息:
形勢不妙,大家都打起精神來!
“靠山”是紙糊的
這回美國副總統萬斯一句“這事跟我們沒關系”,不只是給印度當頭一棒,也給那些把美國當靠山的國家敲響了大警鐘:
打臉了吧?
關鍵時刻,美國只看自己的利益,才不管你死活!
這不是嚇唬人,歷史上被美國一腳踹開的例子多得是。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在亞洲遏制共產主義,把南越捧上了天,直接派了55萬大軍進去,花了6800多億美元。
那陣勢,簡直把南越當自家后院了!
南越啥事都聽美國的,美國顧問天天在南越總統府指手畫腳。
南越總統阮文紹傻乎乎地以為:
“美國是我靠山,肯定不會扔下我們不管。”
結果怎么著?
1973年,美國一轉身就跟北越簽了《巴黎和平協議》,撒腿就跑。
等到1975年北越大軍打到西貢城下時,美國國會干脆拍板:
一分錢軍援也不給了!
更絕的是,美國撤離時連自己人都顧不上,美國大使馬丁在直升機上親手把南越軍官給踹下去,只讓美國人上飛機!
庫爾德人更慘,這幫人被美國坑了不止一次。
1991年海灣戰爭后,老布什總統隔著電視對伊拉克人喊:
“快起來推翻薩達姆吧,我們支持你們!”
庫爾德人當真了,抄起家伙就干。
等庫爾德人真跟薩達姆拼上命了。
美國人一轉身就撤了支持,甚至不讓庫爾德人用繳獲的伊拉克重武器!
沒了美國幫忙,庫爾德武裝很快被薩達姆的部隊打垮。
慘劇發生了:
2萬多庫爾德平民被殺,150萬人無家可歸,逃到山里去吃樹皮草根。
你以為庫爾德人吸取教訓不會再信美國了?
沒想到2014年打ISIS時,他們又信了美國的鬼話!
2019年,一句話就從敘利亞撤軍,再次把庫爾德盟友扔給了土耳其軍隊。
土軍隨后發動攻勢,打死幾百名庫爾德武裝,30萬老百姓只能扛著鋪蓋卷逃命。
就連現在的烏克蘭,也在經歷被美國漸漸“冷處理”的過程。
2022年俄烏沖突剛爆發時,美國拍胸脯保證:
“我們將盡一切可能支持烏克蘭!”
隨著戰爭拖進第三年,美國的援助是越來越少,交付越來越拖拉。
最初承諾的F-16戰機、愛國者導彈、遠程火箭炮都姍姍來遲,到手的還都帶著一大堆使用限制:
“不許打俄羅斯境內目標”、“不許超過這個距離”、“必須美國人批準才能用”……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美國這座“靠山”是紙糊的!
記住毛主席那句話: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