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最近發現,沃爾瑪貨架上的中國產微波爐悄悄漲了15%,亞馬遜上一款熱銷的中國制藍牙耳機價格比年初貴了20%。
這些變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45%關稅開始顯現實質影響。
中國商務部本周直接向白宮喊話:145%的關稅必須徹底取消,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這個看似強硬的表態,實則暗藏雙方經濟博弈的關鍵籌碼。
一、中國開出“清零”條件的底氣從何而來?
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炫耀“對等關稅能讓中國屈服”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對美出口反而同比增長3.8%。
支撐這個數字的是中國供應鏈的快速調整——服裝企業把訂單轉向越南代工,電子廠在印度新建組裝線,跨境電商通過墨西哥轉口避稅。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稀土這張王牌。
全球90%的稀土加工產能在中國,而美國F-35戰斗機的永磁材料、特斯拉電機的稀土磁鐵,80%依賴中國供應。
今年3月,中國突然收緊稀土出口配額,直接導致美國軍工企業庫存告急。
二、美國企業正在用腳投票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流水線仍在三班倒運轉,但馬斯克私下向白宮發出警告:如果維持現行關稅,Cybertruck皮卡的生產成本將飆升22%。
這家市值6000億美元的公司,去年在華營收占比達26%,遠超美國本土市場。
蘋果的處境更微妙。
庫克被曝出親自游說特朗普,因為iPhone 16系列采用的OLED屏幕由中國京東方獨家供應,若加征關稅,每部手機成本將增加47美元。
考慮到蘋果每年在中國賣出5000萬部手機,這筆賬讓庫克坐不住了。
三、145%關稅如何掏空美國錢包?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4月服裝類商品價格同比上漲6.3%,創1991年以來最大漲幅。
紐約一家中型進口商算過細賬:從中國采購的兒童書包,到岸價12美元,加上145%關稅后成本變成29.4美元,而越南同類產品報價是18美元——看似便宜,但越南工廠要求的最低起訂量是中國的20倍。
隱蔽的影響在工業領域。
得克薩斯州的風電項目承包商發現,中國產渦輪機葉片價格比德國產品低40%,但加上關稅后反而貴了15%。
這直接導致該州三個新能源項目被迫延期。
四、特朗普的“心理價位”為何失靈?
白宮內部流出的談判記錄顯示,美方曾提出“階梯式降稅”方案:若中國承諾購買2000億美元農產品,關稅可降至80%;若再開放云計算市場,可再降30%。
這個自以為精妙的算計,被中方代表當場駁回。
原因在于美國誤判了中國的市場結構。
當前中國大豆進口60%來自巴西,半導體設備采購轉向日韓,即便完全停止中美貿易,也不會出現2018年那種“大豆卡車堵滿港口”的景象。
五、那些“跪著談判”的反面教材
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透露,在美日貿易談判中,美方要求東京承擔駐日美軍70%軍費,作為降低汽車關稅的交換條件。
這導致豐田汽車股價一周內暴跌12%,日本政府至今不敢公開協議細節。
韓國更成為典型案例。
為換取美國豁免半導體關稅,三星被迫在得州投資250億美元建廠,結果遭遇人才短缺、成本超支,預計投產時間推遲兩年。
這些活生生的教訓,讓中國談判團隊多了一份強硬底氣。
六、關稅戰背后的科技暗線
波士頓咨詢公司調研顯示,中國機床企業正利用關稅壁壘加速技術突圍。
沈陽機床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價格僅為德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今年已拿下墨西哥20%的市場份額。
美國工具機制造商協會承認,如果失去價格優勢,美國工廠將無法與中國競爭。
在生物制藥領域,藥明康德近期宣布在波士頓新建研發中心。
這家中國CRO巨頭手握美國70%的創新藥研發訂單,其高管直言:“我們的科學家在美國實驗室改分子式,中國工廠同步調整生產線——關稅在這里毫無意義。 ”
七、美國內部的裂痕正在擴大
華爾街已經亮明態度:摩根大通暫停了5家受關稅影響嚴重的制造業企業貸款,高盛則把關稅敏感型股票評級集體下調。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農場主聯盟4月調查報告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繼續加稅不如恢復貿易”。
就連特朗普的“鐵桿盟友”也出現動搖。
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被曝出致信商務部長,要求豁免該州支柱產業游艇制造業的關稅,因為中國生產的玻璃鋼船體占據全球80%市場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