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年堵著咱們航母要10億“買路錢”,疫情時還故意卡著救援飛機不讓過的土耳其。
誰能想到23年后,這個曾經耀武揚威的“收費員”,卻主動登門拜訪,還帶著一份長長的”愿望清單”。
這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操作,到底是看上了中國啥?
今天咱就嘮嘮土耳其這出“變臉大戲”!
海上"收費站"的霸道時刻
在國際博弈的舞臺上,國與國之間的互動充滿戲劇性,有些國家的操作,簡直能把人看呆,其中土耳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多年前,一場圍繞航母的“海峽勒索”,讓全世界見識到這個國家的“霸道”。
取材網絡
上世紀末,中國海軍建設急需航空母艦助力,彼時烏克蘭因蘇聯解體后經濟困頓,決定出售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
中國抓住機會,通過澳門商人徐增平出面,以2000萬美元成功拍下,本以為這是海軍邁向強大的第一步。
但誰能想到,土耳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橫插一杠子,直接給中國來了個“下馬威”。
取材網絡
當瓦良格號被拖船拉著晃晃悠悠靠近海峽時,土方突然以航母過寬影響其他船只通航為由,將其扣押在黑海。
這理由,乍一聽似乎有點道理,但細究起來,滿滿都是“貓膩”。
當時的瓦良格號不過是個尚未完工、沒有武裝的“鐵殼子”,根本不會對海峽通航造成實質性威脅。
取材網絡
說白了,土耳其就是瞅準了中國想要航母的急切心理,打算狠狠敲一筆竹杠。
土方提出的條件,堪稱“獅子大開口”。光是安全條件就列了20項,最離譜的是那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這金額相當于當時中國外匯儲備的1/200。
要知道,那時候中國一年的軍費才1076億元,10 億美元幾乎占全年預算的7.5%,這哪是正常的過路費?分明就是明火執仗的“搶劫”。
為了讓航母回家,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徐增平差點破產,拖船費、停泊費像流水一樣花出去,前前后后8500萬美元的拖船費、1.7 萬美元的停泊費,全打了水漂。
取材網絡
瓦良格號在黑海一滯留就是507天,每天都在燒錢,烏克蘭的工程師團隊也差點因長時間等待而解散,航母改造計劃隨時可能泡湯。
這期間,中國多次與土耳其談判,可土方態度強硬,絲毫不肯松口。
關鍵時刻,希臘的“神助攻”打破了僵局,這個和土耳其有著百年世仇的國家,不僅用國家信用為瓦良格號擔保,還派出全球最大馬力的拖船“尼古拉?奇克爾”號全程護航。
取材網絡
在希臘的幫助下,土耳其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瓦良格號終于踏上了回國之路。
回看這場“海峽勒索”,土耳其的做法著實讓人憤怒,在國際交往中,如此明目張膽地敲詐,不顧基本的國際道義,為了一己私利,把中國的尊嚴和需求踩在腳下。
但也正是這段屈辱的經歷,讓中國深刻意識到,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唯有自身實力強大,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挺直腰桿。
空中使絆子到 “花式示好”
本以為土耳其在瓦良格號事件上的“騷操作”已經足夠離譜,誰能料到,幾年后這個國家又在關鍵時刻“捅刀子”。
2020年全球深陷疫情泥潭,中國一架滿載36噸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的飛機,準備飛赴塞浦路斯支援抗疫。
來自俄羅斯RBC新聞網援引塞浦路斯通訊社經翻譯
可當飛機申請途經土耳其領空時,土方竟直接拒絕,逼得飛機不得不繞路莫斯科加油,差點耽誤了這批救命物資的送達時間。
這波操作,實在讓人想不通,在全球都盼著攜手抗疫的節骨眼上,土耳其為啥非要跟救命物資過不去?
但戲劇性的轉折來得比翻書還快,前腳還在給中國“使絆子”,后腳土耳其就開始瘋狂“示好”,這態度轉變之快,簡直能閃了人腰。
取材網絡
為啥突然變臉?看看土耳其國內的經濟狀況就明白了。
那幾年,土耳其經濟直接坐上了“過山車”,里拉像斷了線的風箏,三年貶值67%,通脹率更是一路狂飆到85%。
老百姓兜里的錢越來越不值錢,政府也愁得焦頭爛額,外債堆到4660億美元,可外匯儲備只剩600億美元,隨時可能爆雷。
再看看西方“老大哥”們,一個個自身難保,哪還有閑錢拉土耳其一把?沒辦法,土耳其只能把目光轉向東方,盯上了中國這塊“肥肉”。
為了吸引中國投資,土耳其那叫一個“拼”,在經貿領域,又是參加中國中東經貿研討會,又是承諾減免稅收、推出戰略投資計劃,就差把“歡迎中國企業來賺錢”寫在腦門上。
在新能源領域,土耳其更是開出優厚條件,只要中國企業來投資光伏電站、風電項目,不僅給免稅期,還提供土地優先使用權。
這待遇,和當年扣押航母時的趾高氣昂相比,簡直判若兩國。
取材網絡
旅游業這邊,土耳其也沒閑著,直接把中國游客當成“香餑餑”,什么“絲綢之路考古游”“地中海康養游”,各種特色線路輪番上陣。
這架勢,分明是想把中國游客哄得明明白白,就盼著2025年能接待100萬人次,這操作不得不說,土耳其為了賺錢,真是把“討好”這門學問研究透了。
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
再看軍火市場,土耳其也是“左右橫跳”,前腳買俄羅斯的 S-400防空系統,后腳又盯上中國的 WS-600L 反艦導彈,甚至還想和中國合作造航母、引進殲-35艦載機技術。
要知道,當年土耳其扣押瓦良格號時,可沒把中國的軍事發展放在眼里,如今卻上趕著求合作。
土耳其的 “變臉” 背后藏著多少無奈
土耳其這幾年的“變臉”戲碼,說到底還是被現實狠狠“打臉”。
可誰能想到,短短十幾年,中國的發展直接讓土耳其驚掉下巴,曾經的“小透明”,搖身一變成了它不得不仰望的“大腿”。
先看看海軍實力這塊,當年被土耳其卡脖子時,中國連一艘像樣的航母都沒有,只能咬著牙咽下這口氣。
如今再看,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相繼入列,兩艘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正在緊鑼密鼓建造,殲-35艦載機作戰半徑超2000公里,直接碾壓美軍 F/A-18。
經濟層面更是土耳其的“痛點”,看看中國這些年的成績單,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穩如泰山,隨便一個項目就能改變地區經濟格局。
就說中遠集團花40億元買下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不僅救活了希臘經濟,還讓中國貨物運輸成本降低30%,土耳其眼巴巴看著隔壁希臘“吃肉”,再摸摸自己見底的外匯儲備,心里別提多著急。
土耳其的“變臉”,本質上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無奈與算計。以前背靠美國,覺得能在國際上“橫著走”,結果美國說變臉就變臉,加征關稅、搞孤立主義,把土耳其坑得夠嗆。
現在它終于明白,光靠西方根本不靠譜,想擺脫經濟困境,還得和中國合作。
從當年獅子大開口要天價過路費,到現在主動登門尋求合作,土耳其這個“變臉”可謂是教科書級的案例。
說白了,這事給大家上了一課:在這個世界上耍橫是沒出路的,地理優勢也不是永久飯票。
想想看,當年那個趾高氣揚的“門神”,現在也不得不低頭面對現實。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反而說明他們終于想明白了,與其當個專門找茬的“門神”,不如做個互利共贏的好伙伴。
這事告訴我們,國際關系就跟做人一樣,橫著走不會有好下場。
現在的世界,講究的是你幫我、我幫你,大家一起發展才是正道。
信源來自—一架從中國出發運送醫療物資的飛機,遭土耳其拒入領空
觀察者網2020-05-14
信源來自—土中攜手,共赴合作新征程一一在“浙里出?!敝刑綄C遇
土耳其駐華大使館 2025-04-30
信源來自—“瓦良格”號如何來到中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