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打造,瀘州老窖獨家冠名的《非遺里的中國》第三季福建篇、海南篇在總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根據CSM數據,截至目前,《非遺里的中國》第三季首重播觀眾規模已達3.74億,平均收視份額達3.92%,最新一期節目收視份額高達4.01%。
共賞非遺風華
見證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
福建篇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福建省漳州市進行拍攝,總臺主持人張舒越,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以及臺灣女歌手孟庭葦在漳州古城和閩南水鄉邂逅20余項極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沉浸式體驗閩南文化的厚重底蘊與創新活力。
讓漳州、泉州人引以為豪的福建傳統木偶戲,帶著濃郁的閩南特色,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創新,還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走出國門,舞向國際。南音,源于唐,成于宋,發源于福建泉州,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南音不僅是存續千載的悠悠古韻,也是“活”在當下的時尚之音。
此外,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蟳埔女民俗與福州傳統梳妝技藝(三條簪)等傳統非遺也悉數登場,讓觀眾深切感受到其技藝中蘊含的厚重文化,也感受到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以文促旅”
打造地區旅游文化名片
海南省共有3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椰風海韻、山海交融,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多元交融的海洋文明與熱帶風情,也為海南非遺打上了獨特的文化印記。《非遺里的中國》第三季積極與旅游產業融合,成為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名片,書寫著“以文促旅”的生動實踐。
節目來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檳榔谷、總臺三亞南海傳播基地,通過互動體驗、文化解讀、秀演呈現等多種形式,探秘山海交響的人文密碼。儋州調聲注重即興創作,獨特的歌伴舞表演形式,極富觀賞性和感染力;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有著約3000年的歷史,成為黎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黎族竹木器樂,起源于黎族先民的生產生活,是黎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節目以動態的、生長的視角,將非遺轉化為文旅消費的“流量密碼”,打造成激活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非遺里的中國》三季節目均由瀘州老窖獨家冠名播出。生于非遺、興于“活態”、長于傳承,作為中國酒文化的堅定傳承者與先行者,瀘州老窖充分發揮濃香鼻祖和“活態雙國寶”等文化底蘊優勢,以開拓創新的姿態,持續推動非遺文化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傳承和弘揚非遺釀酒活態文化,走好中國白酒的非遺傳承和保護之路,讓人們從“色、聲、香、味、觸”里,細細品味百年非遺的匠心韻味。
中茶作為《非遺里的中國》第三季特約合作伙伴,在節目中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非遺茶文化盛宴。中茶非遺系列茶禮驚艷登場,這些茶禮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湛的非遺制茶技藝,成為傳播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載體。每一款茶禮從原料篩選到制作工藝,都遵循著嚴格的標準,凝聚著中茶傳承人與匠人們的心血,是對非遺制茶技藝的極致演繹與傳承。
排版 | XG
審核 | 林瑩
更多精彩專題
創刊44周年
www.ad-cn.net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