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手寫書冊是明代大臣 李淳奉明代宗朱祁鈺之命所撰寫而成的,此書冊名為《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是專門給皇帝、皇子的御用書法課本,其內容主要是講楷書的結體要領。
張彥遠在其書中《法書要錄》記載的筆法傳承譜系,從蔡邕授于神人,歷經崔瑗、文姬,再到鐘繇、衛(wèi)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等,千百年來,純正且系統(tǒng)的筆法一直是 “禁傳秘籍”,僅在世家大族間流傳。所以才有人會說:書法是貴族之間的游戲。
這一現象不僅彰顯了古代書法作為貴族愛好的獨特屬性,也暗示著書法結構與筆法的精妙之處,非一般人輕易可得。
正因如此,那些條件優(yōu)越的王宮貴族,雖未必日日揮毫苦練,卻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繼承正統(tǒng)筆法,擁有了高妙的書法水平與眼界。
明代皇子們自幼接受 “精英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皇室所用的書法教材更是精益求精,《大字結構八十四法》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此作的創(chuàng)作者李淳,號憩菴,出生于湖南茶陵。他是明代名臣李東陽之父,他于楷書一道造詣精深,聲名遠揚。其早年研習書法,深得 “永字八法” 精髓,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衍化出八十四種精妙的結構范例。
深諳此道的明代書家李淳,以其卓越的智慧與深厚的筆墨功底,躬身探尋書法結構的奧秘。他遍覽典籍,取法陳繹曾、徐慶祥二家著作之長,又融入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獨到見解,最終凝聚成煌煌巨著《大字結構八十四法》。
李淳在書法學習之路上,起初學習大字楷書時,雖刻苦卻不得要領。直到得遇儒僧楚章,習得李溥光永字八法及變化三十二勢等理論精髓,又鉆研王羲之的八法詩訣,書法技藝才逐步精進。
在創(chuàng)作《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時,李淳廣泛參考了陳繹曾、徐慶祥等人的書法著作。
他精心挑選、梳理前人的結體方法,去蕪存菁,將天覆、地載、分疆、三勻等巧妙的結構理念,以及勾努、勾裹等獨特的筆法技巧,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摒棄了前人理論中的紊亂與不足之處,最終完成了這部經典之作。
景泰二年(1451 年)二月初一,李淳應明代宗朱祁鈺之請,將《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呈上,使其成為御用書法教材,也讓這部著作融入了宮廷文化,增添了特殊的歷史意義。
此書冊全篇字體端正清晰,精準程度堪比打印機,完美展現了 “中國字” 的端莊之象。
但它又絕非呆板的 “印刷體”,而是動靜結合,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蘊含著生命的律動,既有楷書的嚴謹法度,又不失靈動之美。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