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世界運動會將于2025年8月7日-17日在成都舉行。成都世運會共設(shè)34個大項、60個分項、255個小項,無論是項目設(shè)置,還是參賽規(guī)模都將創(chuàng)新高。在成都世運會上,龍舟將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屆時,激越的鼓聲將響徹興隆湖,舵手、劃手甩開膀子劃動槳板奮勇爭先,國家級非遺的風(fēng)采將通過頂級大賽呈現(xiàn)在全球觀眾面前。
龍舟起源于遠(yuǎn)古龍圖騰崇拜,古人以劃龍形舟祭祀水神,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中國制船技藝源遠(yuǎn)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時期就已制作出木槳。為祭祀盤瓠,湖南沅陵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造龍船,比楚人祭奠屈原早了3000多年。據(jù)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楚、越三國盛行龍舟競渡。
戰(zhàn)國時期,屈原投江后,楚人劃船打撈并投粽,逐漸演變?yōu)槎宋绻?jié)賽龍舟的習(xí)俗,三國時期周處所著《風(fēng)土記》明確記載端午龍舟競渡為民間風(fēng)氣。到隋唐時期,龍舟走向?qū)m廷,據(jù)傳唐玄宗李隆基曾造大型龍舟20余艘,同時賽龍舟成為一項獨具特色且非常隆重的競賽活動,為了裁定名次,主辦方在終點插上一根長竿,竿上纏上五顏六色的錦布,稱為“錦標(biāo)”,也叫彩標(biāo)。唐朝詩人李群玉在《競渡時在湖外偶為成章》中描述,“喧江雷鼓鱗甲動,三十六龍銜浪飛。”到宋代,賽龍舟“錦標(biāo)制”更加完善,賽事規(guī)模也更大,北宋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當(dāng)時賽龍舟的盛況。黃裳在《減字木蘭花·競渡》中描述,“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
龍舟賽在成都源遠(yuǎn)流長,河流縱橫的新津,因碼頭眾多早在唐代就開始舉辦比賽。唐玄宗李隆基、“詩圣”杜甫留居成都期間,都曾到新津觀摩龍舟競渡。1953年開始舉辦的新津龍舟會,至今已舉辦了28屆,不僅有龍舟奪標(biāo),還有搶鴨子等項目。1984年,龍舟成為中國正式體育項目。隨后,成都各地龍舟賽豐富舉辦。2010年,龍舟進入亞運會,2021年龍舟作為奧運展示項目并啟動入奧程序。2024年都江堰、新津、雙流、大邑、金堂等都舉辦過龍舟賽。還有22天,2025年端午節(jié)就將來臨,屆時賽龍舟又將走進成都人的端午節(jié)。
2025年成都世運會是龍舟項目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賽程為期2天,共有12支隊伍、144名運動員參賽。龍舟分為8人座龍舟和10人座龍舟,每支隊伍有舵手、鼓手和劃手。舵手掌控前進方向,鼓手通過擊鼓控制劃槳節(jié)奏,劃手按節(jié)奏同步劃槳,推動舟船前進。世運會龍舟比賽場地賽道共6條,每條賽道長500米,寬至少9米,水深2米。比賽距離為200米、500米和2000 米。各參賽隊伍在各自賽道內(nèi)同時起航,以龍頭最前沿到達(dá)終點的順序決定名次。龍舟比賽強調(diào)集體協(xié)作,要求每名隊員都能突破個人意志和身體上的限制,以團隊精神完成比賽。
除龍舟外,還有2個水上項目是首次進入世運會正賽序列,分別是自由式潛水和摩托艇動力沖浪板。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銳凱 AI制圖 新華社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