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日本《時事通信社》終于打破了沉默,首次報道了“中國制戰斗機擊落印機”的消息。
緊接著,5月9日,《產經新聞》也進行了報道,并且該報道被放在了日本雅虎的頭版。
在實戰中大放異彩的殲10,盡管在國內已經算不上先進戰機,但它是我國戰斗機國產化的一個里程碑之作。
殲10的開發經歷了重重波折。當時,一些專家甚至將軍都認為,造不如買,我們只需要買國外的戰機就可以了,對戰斗機的國產化持質疑態度。
但是,正如殲10之父宋文驄總師所言:“畢竟,外國的飛機是別人的孩子,他們是否孝順,我們無法左右。”
上世紀80年代,隨著國際軍事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空軍亟需一款能夠匹敵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戰斗機。宋文驄作為成都611所的代表應邀參加了會議,會議“意外地”決定讓611所也匯報下新殲方案。
1984年,經過三次新殲選型會和發動機選型會的反復研究,611所的鴨式氣動布局方案被最終確定為新殲擊機方案。
1986年,鄧小平批準新殲研制,列為國家重大工程,代號“十號工程”。隨后,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宋文驄擔任新殲擊機總設計師。
宋文驄率領團隊為殲10研發出了近距離耦合的鴨翼布局方案,并融入了翼身一體化設計的機身構造等創新元素。
總體來看,殲10的氣動設計頗為前衛,而正是這種前衛,促使中國國產戰斗機的電傳飛控系統達成了重大進展。
自殲10誕生以來,它便無可爭議地成為了“揚眉吐氣”之作,引領著中國現代高端戰斗機的研發之路。
1998年3月23日,被稱為“爭氣機”的殲—10終于完成了首飛,宋文驄特意將自己的生日改為了3月23日。
殲-10戰斗機的沖天一飛,讓中國戰斗機實現了從引進、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跨越式發展。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殲-10C首次公開亮相,與加油機一同展示了空中強大的續航能力。
殲-10C則是在殲-10B的基礎上,對航電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的改進型,它采用了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相比殲-10B的雷達,又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了同時代戰斗機的先進水平。
2016年3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原副所長兼總設計師,殲-10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逝世,享年86歲。令人嘆息的是,第二天便是他的生日,也是殲—10戰斗機首飛成功18周年的紀念日。
宋文驄
中國殲—10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斗機,這一突破性成就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主研發先進戰斗機的國家之一。
2022年3月11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姆拉舉行首批6架殲-10CE接裝儀式,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已正式列裝巴基斯坦空軍,實現了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成體系、成建制出口,是中國航空高新裝備出口的新突破。
在印巴空戰中大放異彩的殲-10CE,來自中國西南省份——貴州。
這個“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省份,以秀美風光、宜人氣候而聞名,但也是我國的軍工重地。
前幾年,為了保障殲-10生產線的持續穩定,成飛集團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殲-10的生產任務正式移交給貴飛集團。
2025年珠海航展上,貴州航空工業集團首次亮相,并公開展示了他們成功生產的首架殲-10CE戰斗機,這標志著殲-10系列戰機的生產任務已順利從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成飛)移交至貴飛。
歷史上,貴飛成功研制了殲教-7、山鷹教練機等多款優秀軍用教練機,在無人機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基于教練-9平臺開發出了FTC-2000G輕型戰斗/教練機。
這款機型不僅具備訓練功能,還能執行空戰和對地打擊等實戰任務,其出口柬埔寨的成功也證明了貴飛的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可見,貴飛在噴氣式戰機制造方面具備堅實基礎,完全有能力接手已經非常成熟的殲-10生產線。
在航天方面,貴州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第十研究院的總部駐地,其前身就是著名的061基地。在航空方面,貴州的實力也同樣雄厚,這里匯集了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的總部,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還有中國航發集團旗下的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公司。在電子領域,貴州也有中國振華電子集團公司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