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5月8日報道,美國副總統萬斯8日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從根本上來說不關美國的事”,同時主張“緩和局勢”。
美國副總統萬斯關于印巴沖突“不關美國的事”的表態,看似強調外交克制,實則暴露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功利性、矛盾性以及對國際責任的選擇性忽視。
萬斯稱美國“無法控制印巴”,但這一表態與美國的實際戰略布局相矛盾。美國近年將印度視為“抗衡中國的重要伙伴”,而對巴基斯坦的關注因阿富汗撤軍后大幅下降。這種利益導向的外交邏輯,使得美國在印巴沖突中選擇性“放手”,實則是默許印度在地區擴大影響力,加劇南亞力量失衡。若巴基斯坦因美國的不介入而失利,可能進一步刺激印度采取單邊行動,導致克什米爾問題復雜化,甚至引發代理人戰爭風險。
印巴均為擁核國家,美國作為核不擴散機制的主導者,理應在防止核升級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萬斯僅呼吁雙方“緩和局勢”,將責任完全推給沖突雙方,等同于放棄大國對全球安全的義務。若巴基斯坦在常規戰爭中失利,其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而美國的“不關我事”立場可能被視為默許局勢失控。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同日與印巴領導人通話,呼吁緩和局勢并支持“直接對話”,但萬斯的言論削弱了這一外交努力。這種政策分裂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協調混亂:總統特朗普稱“愿出面調解”,副總統卻公開劃清界限。這種矛盾信號可能被印巴解讀為美國缺乏誠意,進而降低雙方妥協意愿。
巴基斯坦長期被視為美國反恐盟友,但在其面臨軍事壓力時,美國卻以“無關”為由回避支持,暴露出盟友關系的工具化本質。萬斯的表態可能加劇巴基斯坦對美不信任,迫使其尋求其他大國支持,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此外,美國在烏克蘭、加沙等問題上的積極介入與其對印巴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其“利益優先”的雙重標準,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作為“調解者”的信任。
萬斯的表態表面上符合美國“減少國際干預”的外交轉向,實則反映了其戰略短視與道德缺失。美國若繼續以“無關”為由推卸責任,不僅無法實現其宣稱的“緩和局勢”,反而可能成為南亞持續動蕩的推手。
真正的國際領導力應體現在平衡利益與責任、推動多邊機制解決爭端,而非在危機面前選擇性地“轉身離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