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清晨,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一架CRJ-200測試機攜帶神秘彈頭的照片引發全球關注 ,這組由航空愛好者抓拍的畫面,揭開了美軍對抗中國霹靂-15導彈的底牌——研發八年的AIM-260導彈首次以"半成品"形態亮相。此時距巴方殲-10CE用霹靂-15擊落3架印軍"陣風"僅過去48小時,這場東西方導彈技術的隔空較量,正以超音速重塑現代空戰規則 。
在內利斯基地拍攝到的飛行試驗臺,機頭部分安裝了雷達空空導彈的頭部結構 航空攝影師科林·克拉克社交媒體賬號
霹靂-15的技術優勢集中在三個層面。雙脈沖發動機使其有效射程達200公里,遠超美軍現役AIM-120D導彈的160公里 ,這種差距在5月7日的空戰中直接導致印軍"流星"導彈未進入射程就被擊落 。主動相控陣雷達導引頭配合雙向數據鏈,可在復雜電磁環境中維持多目標追蹤 ,實戰中成功穿透S-400防空系統的電子干擾 。氣動設計方面,小展弦比彈體降低25%飛行阻力,末端速度保持4馬赫,使蘇-30MKI難以擺脫鎖定 。
AIM-260的倉促亮相暴露美軍焦慮。該導彈設計射程300公里,采用三脈沖發動機試圖超越霹靂-15 ,但178毫米彈徑比霹靂-15細12%,燃料裝載量受限導致平均速度下降 。為適配F-22彈艙取消中部彈翼的設計,雖提升隱蔽性卻犧牲機動性能 。更關鍵的是,其戰斗部重量比霹靂-15減少30%,依賴新型引信技術彌補毀傷效果 ,這種"拆東補西"的設計至今未完成打靶測試 。
F-22發射AIM-260的CG渲染效果圖
生產體系的差距更為致命。霹靂-15已裝備超過800架中國戰機,形成"殲-20內置+殲-16外掛"的全域打擊能力 ,而AIM-260量產計劃從2023年推遲至2026年 。印度花費88億美元采購的"陣風"戰機,因無法兼容霹靂-15的射程優勢,在空戰中遭"超視距狙殺" ,這種代差迫使埃及等12國取消西方戰機訂單 。
當你在手機屏幕前對比兩款導彈參數時,成都飛機設計院的霹靂-17已進入試射階段,這款射程500公里的"預警機殺手"采用沖壓發動機,末端速度突破5馬赫 。從內利斯基地的測試組件到伊斯蘭堡的實戰殘骸,這場"導彈馬拉松"是否已提前決出勝負?點擊評論區,用你的專業知識解讀"超視距時代"的技術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