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5月8號工信部的官網發布了一則通告,這份名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強制性國標征求意見稿,將公眾的視線聚焦在了平時很不起眼的車門把手上。
即日起至2025年的6月7號,社會各界可以登陸工信部的官網提交一些修改意見。
近期也是多起交通事故暴露出了這個車門開啟的難題,讓公眾重新開始審視車門的一個設計細節。
今年4月份的時候,某個新勢力車型在高速碰撞以后,救援人員耗時20分鐘才打開了變形的車門。另一起事故則是因為斷電導致電動車門鎖失效,車內的人員不得不破窗逃生。
這些案例都是通過媒體報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也是直接推動了新國標的一個制定進程。
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文件內容,專家是針對市場現狀列出了明確的改有的車型須配備斷電保護機制,確保在碰撞,火災等情況下能開啟車門。
還有就是,電動車門的把手需要增加壓力傳感器,在檢測到阻力的時候自動回彈,通過動態碰撞測試驗證把手搞沖擊能力,防止車門翻滾的時候車門意外開啟,造成二次傷害。
現在的4s店里面,當前門面主流的方案呈現出三種,一是像特斯拉這樣的,按壓式彈出式。通過電池裝置驅動,配備了物理備用的拉環。
二是蔚來的主動迎賓是車輛感應鑰匙自動彈出,緊急時可以撬開蓋板。三是傳統車企的半隱,比如像比亞迪的部分車型。
某自主品牌工程師透露:我們在研發新的車型的時候,門鎖系統須要通過72小時的浸泡測試和-40度的測試。
媒體隨機采訪顯示72%的車主不清楚自己車輛的應急開啟裝置在某個汽車論壇上發起的投票里面超過5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結果:
40%的人認為隱藏是把手顏值是正義,35%的人擔心緊急情況下的可靠性。22%的人表示無所謂,相信車企的設計。
那么對比歐美現行的法規發現:
美國的NHTSA要求:所有的車輛須配備可從內外開啟的機械裝置。
歐盟的ECE標準:對把手機界強度有明確的測試規程。
而日本的JIS規范:特別強調兒童誤操作的防護。
我們國家的新規i也是把電動把手的動態安全納入了監管,這次在全球的范圍內具有創新的意義。
你認為哪一種門把手更安全可靠呢?對于這個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信息源自:
工信部官網公示文件(2024年第23號)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報告
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NAIS)數據
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