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煙囪升起白煙,宣告新一任教皇的誕生。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被選為第267任羅馬天主教教皇,取名“利奧十四世”。這是天主教歷史上首次由美籍人士擔任教皇,標志著教會領導層的重大轉變。
這一事件不僅在宗教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更在政治、社會等多個層面激起了千層浪。
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對此表示祝賀,稱這是美國歷史性的時刻,并期待與他會面。
“他是第一位美國籍教皇,這真是莫大的榮耀,令人振奮,對我們的國家來說意義非凡。”特朗普周四在其自創的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稱:“我期待與利奧十四世教皇會面,這將是極具意義的一刻!”
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2025年圣座年鑒》和《2023年教會統計年鑒》,截至2023年,全球共有14.06億天主教徒。因此,新任教皇的當選,將極大影響未來全球的發展走向。
首位美國籍教皇誕生
近日,梵蒂岡樞機主教團開啟了秘密會議以選出新教皇。133名樞機主教齊聚西斯廷教堂參與選舉,整個過程嚴格保密,所有參與者在選舉期間被隔離,禁止與外界聯系。而中選者則需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才能當選。
當羅伯特·普雷沃斯特出現在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的陽臺上,預示著天主教會進入了一個全新領導者的時代。
當地時間5月8日中午,西斯廷教堂的煙肉冒出白煙,象征新教皇的選舉成功。圣彼得廣場上的信眾爆發出熱烈的歡呼,教堂鐘聲齊鳴,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這是繼教皇方濟各和本篤十六世之后,連續第三位在第二天選舉中當選的教皇。
“愿你們平安,”普雷沃斯特8日用流利的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對歡呼的人群發表講話,向已故教皇方濟各致敬,感謝“樞機主教兄弟”選擇他擔任教皇,承諾建立一個“作為橋梁、建立對話、始終敞開懷抱接納”的教會,但沒有用英語說一句話。
現年69歲的普雷沃斯特于2023年成為樞機主教,他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曾在秘魯擔任主教,后被教皇方濟各任命為主教部部長。他以溫和、包容的風格著稱,強調教會的全球性和多元性,被視為連接教會溫和派與強硬派的橋梁人物。
理論上,任何受過洗禮的羅馬天主教徒都可以被考慮選舉為教皇。但實際上,紅衣主教們更愿意選擇自己的成員,美國在教皇選舉中也向來邊緣化。自公元4世紀以來,所有教皇都是歐洲人,這一情況持續到2013年,在上屆教皇選舉會議上,出生于阿根廷的方濟各被選為教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教皇。即便現在,歐洲樞機仍掌握39%的投票權,足以否決任何北美候選人。
也因此,羅伯特的當選被視為教會向全球化邁進的重要一步。新教皇將面臨教會內部進步派與保守派在多個議題上的對立,同時還要應對貿易爭端、移民危機及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等外部挑戰。
前任教皇突發離世
就在上個月21日,羅伯特的上一任、史上首位拉丁美洲籍的教皇方濟各,在會見美國副總統萬斯不到24小時后離世。
方濟各于2013年成為教皇,他是一位開明和謙遜的教皇,以其獨特的幽默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好感。他穿著簡單,居住在圣瑪爾大之家,不同他的前幾任一樣入住位于宗座宮的教宗寓所。他主張“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信上帝也可以上天堂。”
他允許女性在梵蒂岡的定期會議上與主教一起投票,被教皇方濟各任命為梵蒂岡最高職位之一的納塔莉·貝克特修女說:“教皇留下的愿景是建立一個男女之間能夠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教會。”
當然,“進步和開明”對方濟各來說是有代價的。由于他一直積極維護世界貧困、無依無靠和弱勢群體的權益,并直言不諱地批評奢侈和特權,呼吁教會領袖保持謙遜。這些觀點激怒了不少樞機主教和梵蒂岡的權貴,因此他們經常試圖阻撓方濟各改革教會古老制度的努力。
在方濟各的任期內,與三位美國總統有過交鋒。他特別欣賞奧巴馬,認為兩人在理念上高度契合,互動融洽。相比之下,他對特朗普的態度則截然不同,多次在移民、氣候和貧富議題上與特朗普展開激烈爭論,甚至公開暗示特朗普不是基督徒。
早在2016年大選期間,方濟各就批評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稱其不具備基督徒精神。特朗普對此反擊稱方濟各的言論可恥。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方濟各持續批評其移民政策。2024年選舉期間,方濟各表示哈里斯和特朗普都不是理想的候選人,呼吁天主教徒們“擇其輕者”投票。特朗普再次當選后,表現得更加保守和激進,與方濟各的價值對立更加尖銳。然而,這場圍繞基督教價值觀的對抗終因方濟各去世而告一段落。
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方濟各在最后一次講話中緬懷了在殘酷的炮火中去世的加沙人民:“我呼吁停火,釋放人質,并援助這群渴望和平未來的人民。”
美國總統的跨界野心
方濟各去世后,誰將成為下一任教皇備受外界關注。4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開玩笑說“我想當教皇”,但隨后,特朗普又指著紐約樞機主教蒂莫西·多蘭說,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這個擁有三次婚姻記錄、從未擔任神職的億萬富翁,瞬間把嚴肅的宗教話題變成了娛樂頭條。外界普遍認為,多蘭不太可能成為這個候選人,而特朗普則從各個維度上都完全不可能是候選人。
5月2日,似乎還沒有死心的特朗普又在他的社媒賬號發布了一張他身著教皇服的圖片,白宮隨后也轉發了這張被一些人稱為“特朗普教皇”的圖片。
該圖發布后迅速遭到了全球宗教人士的批評。當地時間5月5日,特朗普上演“否認三連”,稱這張被他和白宮官方社媒賬號轉發的圖片,與他無關、不是他制作的、他也不知道它從哪里來。對于特朗普的解釋,美國《紐約時報》并不買賬。畢竟流出的圖片由白宮和他自己的賬號親自發布。
但是刨開這個話題討論,看似荒誕的"教皇夢",實則可能是商人總統精心設計的政治營銷。如果新教皇延續方濟各改革路線,民主黨可能借勢爭取拉美裔選票;若保守派上位,特朗普就能獲得更多反移民支持。此刻推薦多蘭,既向國內天主教保守派示好,又給歐洲樞機團施壓——畢竟美國教會每年向梵蒂岡輸送數億美元捐款。
結語
美聯社認為,鑒于美國已掌握的地緣政治力量,長期以來美國人擔任教皇一直被視為禁忌,但羅伯特的秘魯公民身份以及在秘魯的經歷讓他有了拉丁美洲背景。樞機主教們或許認為,21世紀的世界秩序能夠承受一位出生于美國的教皇。
新教皇來自美國,對于特朗普維護政治統治的影響較為復雜。一方面,特朗普可能希望借助新教皇的影響力,提升自己在天主教選民中的支持率。美國天主教徒約占全國人口的 20%,在2024年總統大選后出口民調中,約六成天主教選民支持特朗普。新教皇的美國身份,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這部分選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羅伯特在一些議題上與特朗普存在分歧。他曾多次批評特朗普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稱其違背了“教會的教義和美國夢的承諾”。在移民等社會議題上,新教皇的觀點可能會對特朗普的政策形成一定壓力,甚至引發部分天主教選民對特朗普的重新審視。
無論如何,羅伯特·普雷沃斯特的當選都是全球性關注事件。作為首位美籍教皇,他的領導可能會帶來教會在美洲地區的進一步發展。他的全球視野和包容理念也可能推動教會在全球范圍內的改革和發展。其領導將如何影響教會的未來發展,值得拭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