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法新社報道,印度宣布對巴基斯坦開打“斷水戰”,要“切斷”源自其領土并灌溉巴基斯坦的河流水源,以報復印控克什米爾發生的致命襲擊。印度總理莫迪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現在要停下來照顧印度的利益,用于國家用途。”印度就此取消了1960年與巴基斯坦的水資源共享協議,以報復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旅游城市帕哈爾格姆發生的襲擊事件。盡管無人認領襲擊,但是印度將其歸責于巴基斯坦,后者則一如既往地斷然否認。
印度隨即對巴基斯坦采取一系列措施,巴基斯坦也進行了報復。雙方軍隊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兩邊連續幾天交火。印度的態度很強硬,有其國內原因。莫迪政府在2019年修改了有關法律,以加強對印控克什米爾的控制,當時引起了巴基斯坦的抗議。莫迪政府在國內宣稱,加強控制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會更加安全。這次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莫迪必須做出回應。這兩種因素結合,莫迪政府可能認為必須要進行一些軍事打擊,才能有個交待。
莫迪(資料圖)
巴基斯坦的立場也非常強硬,對于印方潑過來的“臟水”,他們表示了拒絕。對于印方采取的種種措施,巴方進行了堅決回應。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一旦巴方因為水源被斷遭受的損失越來越大,那印巴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高了。印度之所以敢這么強硬,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特朗普已經在印巴中間站隊了。在恐襲事件發生的第二天,特朗普就表態,會“全力支持”印度。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之后,尤其是萬斯在訪印期間,美印又達成了一些共識,莫迪的顧忌也就相應減少了。
印度這次軍事行動,以空襲的方式襲擊了巴控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境內所謂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聲稱成功摧毀了包括營地在內的9個目標。印度國防部極力宣稱,此次軍事行動為“外科手術”式打擊。巴基斯坦方面證實,印度對三個存在大量平民的區域發射了導彈。此次襲擊造成了多名無辜者死亡,包括兒童在內,還有數十人受傷。當印度駐美國大使館將消息,通報給美國國務卿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反應頗為強烈。特朗普在初聞這事時,甚至用上了“太可恥了”這4個字來表達不滿。
特朗普(資料圖)
這樣的表態不難理解,在特朗普看來,印巴小打小鬧才更符合美國的利益,既能賺錢,又不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只不過,這次的沖突中心,即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核大國,特朗普的那點伎倆也騙不過國際社會。印度的用意主要有三個:想找一個打巴基斯坦的理由,讓“戰略消耗”和“控制水資源”的行為都能夠進一步合理化;不甘于俄烏沖突和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自己的國際地位訴求被邊緣化;印度的武器有部分是自己造,而巴方的武器多數是中國造,所以印度也想試試自己的武器實力。
在印度對巴基斯坦發起軍事行動后,印度迅速向美國、英國、沙特、阿聯酋和俄羅斯通報了軍事行動的相關情況。在向相關國家通報時,選擇性地避開了中國。莫迪政府可能擔心中國會在沖突中“偏心”巴基斯坦,也擔心通報中方后不利于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遺憾,點出印巴雙方都是中國的鄰國,呼吁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克制,用和平對話取代軍事對抗。聯合國同樣表達了嚴重關切,呼吁雙方在軍事上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世界已不能再承受印巴沖突之重。
莫迪(資料圖)
不管怎么說,當前印度政府如果選擇對巴開戰,莫迪和他背后的印度人民黨都能獲得來自印度教徒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支持,即便是印度自身在沖突中沒有多大的勝算,印度政府仍有可能在未來發起一系列的軍事冒險行動。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印度真的和巴基斯坦開了戰,印巴雙方之間的矛盾一定會進一步加深,而一旦沖突持續下去,沒有人能成為最終的贏家,發動沖突的一方也終將背上沉重的政治和道德包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