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解讀全球車企負債真相:為什么高負債≠高風險?
提到車企負債,很多人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出“暴雷”“資不抵債”等負面詞匯。
然而,全球車企的財報卻揭示了一個不同的事實:高負債并不等同于高風險。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拆解這背后的財務密碼。
車企負債的必然性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賽道。
從研發新能源技術到建造超級工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動輒數百億。但這些投入并不會立刻轉化為利潤,在財報上就體現為高負債。
全球頭部車企的負債率普遍超過60%。例如,大眾的總負債達到3.4萬億,是其營收的136%;豐田的總負債為2.7萬億,是營收的123%。
總負債的“含金量”密碼
真正決定風險的并非負債的數字大小,而是負債的結構。
有息負債(紅色警報)
這是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錢,需要支付利息。以福特為例,其有息負債占比高達66%。有息負債會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無法覆蓋利息支出,就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應付賬款(綠色通道)
這是企業延遲支付給供應商的款項,可以看作是一種“免費貸款”。比如比亞迪,其應付賬款占比為31%。應付賬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且不需要支付利息。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國際車企的有息負債占比普遍超過60%,而中國車企的有息負債占比小于25%。這表明中國車企在負債結構上相對更具優勢。
中國車企的破局之道
中國車企運用兩個“殺手锏”來化解風險。
技術換賬期
比亞迪憑借其領先的技術,獲得了供應商更寬松的付款周期,僅為127天。供應商更愿意給技術領先的企業賬期,因為他們相信這些企業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還款能力。
營收養負債
從負債與營收的比例來看,比亞迪總負債與營收的比例為75%,而福特高達131%。每賣出1萬元的汽車,比亞迪僅產生7500元的負債,而福特卻要產生1.3萬元的負債。這說明比亞迪能夠通過較高的營收來支撐其負債,降低財務風險。
當傳統車企還在為利息發愁時,中國車企已經運用技術話語權重構了財務邏輯??炊搨Y構,總負債與企業規模和營收相關,才能明白這場汽車革命真正的勝負手。
負債并不可怕,關鍵在于如何合理運用。中國車企在負債管理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智慧和策略,未來有望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