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媽數著養老金直言:得虧年輕時交社保,要不然讓你每月給我1500元,得多難!
在生活的柴米油鹽里,社保總被當作“看不見摸不著”的開支,但當歲月流轉,它卻成了無數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而我媽作為一個普普通通打工人的故事,就是對“社保交不了吃虧,交不了上當,誰交誰受益”這句話最生動的詮釋。
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那時候,我媽每月工資不過千把塊,既要操持一家人的吃喝用度,還要供我讀書。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咬著牙,從牙縫里摳出每一分錢,按時繳納社保。身邊不少親戚朋友都勸她:“錢攥在手里才踏實,交社保就是打水漂!”可我媽心里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她一方面是心疼我,看到我一路考考考,上大學之路的艱難,找工作的艱難,另一方面也是看到還有日常生活及消費與自己工資的對比,明白了靠我攢錢給她實在是難以想象。
確實,我只是在節假日給我媽打錢,彌補這些年沒有照顧陪伴她的虧欠。可是,這點錢只是一點心意,幾千塊太少了!
我媽繳納社保就不一樣了,雖然說那些年,她舍不得買新衣服,常年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衫;買菜專挑市場快收攤時的便宜菜;就連生病了也總說“扛一扛就過去了”。
這些“摳門”的背后,是一位母親對未來的深謀遠慮。如今,她每月能領到1500元左右的養老金,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足夠保障基本生活。
她可以悠閑地和老姐妹們跳廣場舞、逛公園,不用再為生計發愁。這份從容,是社保給她的底氣。而我再給她打錢都是錦上添花,她更高興了。
現實中的年輕人跟我一樣,沒有多少子女能每月按時給父母2000元生活費。在職場上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裁員、降薪的壓力如影隨形;生活中,房價、教育、醫療的支出像幾座大山。很多人連養活自己都困難,更別說給父母優渥的生活。
甚至還有些年輕人,受網絡上一些錯誤觀念影響,不僅不體諒父母的艱辛,反而埋怨父母沒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忘記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所以說,看到媽媽的經歷,我也早早加入了繳納社保的行列。這不是負擔,而是對未來的投資。我深知,社保不僅是一份經濟保障,更是對自己的一份責任。當我們老去,不再有體力和精力賺錢時,社保就是那碗“熱騰騰的飯”,是抵御風險的“鎧甲”。
社保或許不會讓我們大富大貴,但它能讓我們在晚年有尊嚴地活著。它是國家給予每個人的福利,是社會發展的基石。無論貧富,無論老少,只要堅持繳納,未來就多一份保障。你對社保又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和觀點,讓我們一起聊聊這份關乎每個人的“養老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