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對戰士們非常愛護,因為戰士就是戰爭的靈魂,也是黨的孩子們。而國民黨卻不是這樣,國民黨的內部劃分十分嚴重,如果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隊,也就不會再關心那些軍隊的死活。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規模十分大,其中有一場在天津的攻防戰。非常值得一提。在以前的多次戰爭中,國民黨在兵力和裝備上都占優勢,我黨打的十分費勁,而在天津一戰,我軍的兵力遠遠大于國民黨,并且以絕對的優勢拿下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按照以前的慣例,如果這場戰爭對國民黨不利的話,那他們會非常快的撤離,以保存實力。但令人非常詫異的是在天津這場戰爭中,我軍34萬人,而國軍只有13萬人,兵力懸殊,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竟然沒有棄城而走,堅持到了最后。
傅作義是此次戰場上的指揮官,他將自己的嫡系部隊安排到了,北平以西,只要這邊有什么風吹草動,他便能向后撤退,撤回到綏遠方向,而被留在天津,面對34萬的解放軍的是中央軍。
這些軍隊對傅作義來說,只是自己談判桌上的籌碼,他們的死活沒那么重要,而且他們也完全沒有聽從傅作義的指揮,作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這13萬中央軍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你既不仁,那我便不義。所以傅作義就將這些軍隊留守在天津城,這相當于他們已經被傅作義拋棄了,除了堅守之外,再沒有別的出路,蔣介石也不可能冒這樣大的風險,過來解救他們。
這些國民黨中央軍很熟悉與他們對戰的解放軍,知道他們擅長打游擊戰,對于攻打堅固的城池還是有些不太擅長,于是,他們開始修建工事,加筑城墻,試圖用這些牢固的建筑阻擋解放軍的步伐。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對面的解放軍實力不再是以前那樣,經過這多次的戰斗,東北野戰軍成長地十分快,他們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以前很不熟悉的攻堅戰,如今也都摸透了。
其次,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也比以前精進了不少,火炮、迫擊炮,還有從國民黨手中繳獲的重武器、手榴彈,在人數上,國軍也遠不如解放軍,而且他們還沒有外援,這樣大的實力差距,天津城被攻破只是早晚得事情。
其實,傅作義留中央軍駐守天津還有另外的目的。國內的戰局形勢,傅作義早已看得清楚,蔣介石的統治大夢終究是無法實現,中國統一將會是大勢所趨。所以,他很早就接觸了共產黨,如果我黨答應他的條件,他就領軍起義。
傅作義是個心思縝密的軍人,他懂得利用當下的戰局,來增加自己談判的籌碼,以此來實現自己的條件。所以,傅作義想要通過此次天津一戰,給解放軍增加難度,拉長戰線,給自己談判贏得更大贏面。
傅作義對駐守天津的陳長捷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天津。傅作義想的很美,國軍有13萬人,這樣怎么也可以拖兩個月,這兩個月足以讓東北野戰軍實力得到消耗,解放軍為了保存東野軍的實力,盡快結束天津一戰,也會答應他的條件。
不得不說,傅作義的算盤打的非常好,但是他沒算到東野軍實力較以前,大為增長,僅僅29個小時,就打開了天津城的大門,城中死守的國軍根本沒有退路,只能認命成為俘虜。
傅作義失算了,我軍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靠的是實力和默契。國軍的嚴防死守,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多么堅定,要為他們的黨國獻身,而是因為他們實在沒有退路,也沒有援兵的支持。
平津戰役中的天津攻防戰,是傅作義與解放軍談判的籌碼,他們的結局注定是悲慘的。天津城中13萬大軍孤立無援,蔣介石沒有派人來增援,這也看出國民黨的冷血與無情,他們的內部也存在諸多分歧,這樣的政黨怎么可能帶領中國走向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