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不會無限期拖延。
當前的臺海,并非看上去那般平靜。
臺灣海峽及其周邊,屬于我方主權范圍。近年來,解放軍已在此展開常態化戰備巡航,節奏穩定,力度上升。
我們的軍艦、戰機日夜值守,已構成事實上的實戰態勢。
外部勢力干預的窗口,正在迅速關閉。
他們曾試圖挑撥、拉攏、包圍,如今只能被動應對,連介入的路徑都越來越窄。
統一,不再只是方向,而是時間問題。
必要準備已完成,決心已堅定。若一日出手,絕不會預先通告,收復臺灣,或將毫無征兆。
對臺工作的轉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敏銳地意識到:祖國大陸對臺方針,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和平發展的基調雖未公開廢止,但武力統一的各項準備,已然落地成形。
這種轉變,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事出有因,有跡可循。
回望數年前,蔡英文尚未上臺時,大陸方面對兩岸關系的基本態度,仍堅持“九二共識”。
當時的立場是,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兩岸就有繼續協商的空間;若共識破裂,互信瓦解,局勢動蕩便難以避免。
長期以來,“九二共識”被視為維系臺海穩定的基石。
大陸并未一開始就排斥對話,也不曾輕言動武。實際上,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合作,兩岸關系尚可維持正向發展。
這樣的期待,并未換來相應的回應。
民進黨上臺后,不僅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還通過不斷操弄“去中國化”教育、限制大陸文化輸入、限制交流渠道、強化軍購計劃等方式,一步步向“法理臺獨”靠攏。
尤其是與外部勢力的勾連,更將臺海推向危險邊緣。
過去我們多次釋出善意:不設前提地談,推動經貿融合,鼓勵基層交流??蓳Q來的,卻是一次次的拒絕和挑釁。
不僅如此,大陸內部對臺評估標準也曾設定了五項底線:
其一,是否承認“一個中國”,承不承認“九二共識”;
其二,是否將民生和發展置于優先,拋棄暗渡“臺獨”之路;
其三,是否保持兩岸交流的正常通道,避免文化封鎖;
其四,是否在南海、東海等敏感議題上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其五,是否避免倚美自重,不引入域外軍事干預,保持臺?;痉€定。
今日回頭審視,這五項,民進黨一項未守,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從賴清德正式接任臺當局領導人以來,更是公開以“務實臺獨工作者”自居。他不再掩飾、不再遮掩,而是直言不諱地推進“臺獨建國”的政治主張。
毫無疑問,這是對大陸底線的赤裸挑釁。
同時,臺灣與美日加強軍事聯動,大批美制武器裝備運入臺灣本島,實彈演訓頻繁,民進黨當局甚至試圖將臺灣轉化為“前線堡壘”。
這種做法徹底撕裂了兩岸之間最后一絲善意。
面對這樣的局勢,大陸已不再抱有幻想。
國家安全面前,任何模糊與妥協都將是災難。
對臺工作從“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到“不能指望民進黨”,再到現在的“準備一切可能”,政策語言在變化,實際部署也在同步推進。
我們不是沒有耐心,而是已耗盡耐心。
我們不是沒有手段,而是出手講究時機。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對重大問題的回應,往往“有言在先,勿謂言之不預也”。
從抗美援朝到對印反擊戰,從西沙收復到邊境反恐行動,皆是如此。
今時今日,若祖國統一的大門終將開啟,那么這一刻的到來,大概不會有預告,也無需喧嘩。
中國強,則臺灣歸
臺灣,從來都是中國的臺灣。
更準確地說,它是中國的一個省,一個行政區,而不是“一個國家”,更不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所謂“主權爭議”。
我們不能設想,在中華民族即將迎來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臺灣依然處于分離狀態;更不能接受,在國家全面崛起的關口,有人企圖搞“臺獨”,破壞國家統一的戰略大局。
對臺工作,歸根結底,取決于一個根本變量:祖國大陸的整體實力與發展進度。
誰擁有壓倒性優勢,誰就主導兩岸關系的走向、節奏與方式。
回望歷史,百年前的中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列強橫行、寸土難守。
在那樣的積貧積弱中,臺灣自然無法歸來。
但新中國成立后,形勢迅速改觀。
雖然經歷了冷戰、圍堵、制裁、戰爭,但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我們挺住了,也走出了屬于中國自己的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軍越過“三八線”,兵臨鴨綠江。
西方不相信中國敢動手,更不相信中國能打贏。他們用抗戰時期國民黨的表現,來揣度新中國的軍心與膽量,結果誤判慘重。
志愿軍入朝,以血肉之軀,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打出了民族的尊嚴與骨氣。那一戰,不僅震懾了敵人,也堅定了后來中國在領土問題上敢打敢贏的信心。
統一臺灣,不是靠嘴說,而是靠真實力。
說穿了,實力差距決定話語權,國家統一從來靠實力維護。
軍事,是決定統一可行性的首要條件。
今天的中國軍力,已非昔日可比。人民海軍艦艇更新提速,被稱為“下餃子”。
全軍戰艦總噸位突破310萬噸,直逼美軍350萬噸的全球第一。
055萬噸大驅,052D、054B批量服役,075、076兩棲攻擊艦成體系布置,福建艦航母列裝在即?;鹆Α⑿畔⒒⒅坪V瓶漳芰σ鸦就瓿纱H躍升。
空軍方面,殲-20隱身戰機全面部署,殲-35和“第六代戰機”研發推進順利,技術水準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火箭軍擁有東風-17、東風-26等中遠程打擊利器,打擊精準、反應迅速、打得準也打得狠。
現代戰爭講的是體系,不是單項冠軍。
從??罩瓢缘诫姶艍褐?,從衛星網絡到后勤補給,中國軍隊已有信心,也有能力,對臺形成“碾壓性威懾”。
賴清德幻想以“不對稱作戰”應對,妄圖靠“巷戰”“游擊”“全民動員”,把解放軍拖入泥潭,其實是自我麻醉。
他忘了,中國軍隊已經不是過去只能靠步槍拼刺刀的部隊,現代戰爭一旦爆發,不會給“游擊戰”留舞臺。
軍事之外,國家底氣更取決于經濟基本盤。
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是服務貿易第二、對外投資第二。
我們有完整產業鏈、穩定金融體系、強大國內市場和韌性十足的供應鏈。
打仗要錢,備戰要工業。中國經濟之強,早已具備支撐戰略決策的能力。統一臺灣不只是戰略目標,更是能力邊界內的任務安排。
賴清德妄圖復制“烏克蘭模式”,意圖制造“韌性臺灣”,以社會總動員和美國軍事介入形成持久抵抗。
問題是,他搞錯了對象——
中國不是俄羅斯,解放軍不是俄軍。
我們有現代化軍隊、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有高度團結的體制優勢。
而臺灣社會,真能做到他嘴里的“全民皆兵、吃喝照舊”?
真有抵抗意志,連義務兵制都恢復不了?臺軍真能在實戰中“勇猛無敵”?民眾真愿意為賴清德去“全民防衛”?只怕未戰先亂。
只差臨門一擊
今天的大陸,早已具備全面封鎖臺灣島的能力。
若有需要,海峽航道可以立刻關閉,東南沿海的制空權、制海權將迅速被收攏,臺灣島將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
尤其在能源領域,臺灣的脆弱幾乎毫無遮掩。
天然氣船進不來,油輪停不了,臺灣全島的電力系統便將接連熄火;煉油廠停擺,交通系統陷癱,冷鏈物流鏈條斷裂;工廠停工,商超斷供,網絡、通訊、電信系統迅速失靈。
一個現代社會的最核心支撐,是能源系統的穩定運行。一旦能源斷供,所有看得見的現代化,就會瞬間崩塌。
臺灣并不具備真正的能源韌性。所謂“儲氣槽”“應急機制”,不過是政治包裝下的短期應對。根本不足以支撐長期對抗。
可以預判,封鎖一旦發生,全島將陷入大面積停電,醫療系統首先告急,基礎設施全面癱瘓,民眾生活秩序瓦解,社會恐慌蔓延。這時候,沒人還在乎“意識形態”,只會關心明天能不能吃飯、家里能不能用水。
說得直接一點,這個階段的臺灣,不是“回到上世紀”,而是直接“回到黑暗時代”。到那時,逃亡潮將難以控制,社會動蕩將一觸即發。
戰略封鎖并非一句口號,而是早有部署、長年磨練。
近年來,解放軍大規模組織“繞臺演訓”、穿越“第一島鏈”行動,出動航母編隊、遠程轟炸機、驅護艦群,反復演練對臺灣實施立體封鎖和分區打擊的作戰模式。
戰術上,空軍可遠程投射制導彈藥,海軍可部署反艦導彈封鎖關鍵航線,火箭軍則隨時準備從內陸縱深發動遠距精確打擊。
甚至連網絡空間、衛星導航系統,也能同步進入戰時狀態,干擾臺灣的指揮通訊體系。
而臺灣軍方,面對這種壓倒性的多維打擊體系,幾乎毫無破解能力。
臺海艦隊規模小、系統老、抗壓差,戰時能否存活都是大問號。別說突破封鎖,就連出海保命都很困難。
連美國自己都不敢樂觀。前國防部長赫格賽斯曾公開表示,“解放軍20分鐘內能擊沉全部美軍航母”。雖然言辭夸張,但出自美國防部高級將領之口,絕非空穴來風。這揭示了一點:就連美軍,對能否突破解放軍封鎖,也沒有太大把握。
我們今天談統一,已經不再糾結于“能不能打贏”,而是“何時動手”。
從綜合國力而言,大陸經濟已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最大外匯儲備國,擁有全產業鏈體系和戰略物資儲備能力。經濟長期、穩定、高效,能夠支撐任何強度的統一進程。
從軍事角度講,解放軍三軍聯動,已經具備“體系制勝”的戰力。無論是局部控制、遠程精打,還是大規模登陸、巷戰清剿,都有完備預案和實戰化演練支撐。
可以說,統一大業,已萬事俱備,只欠臨門一擊。
但中國大陸并未急于動手。
相反,我們仍在以極大的政治智慧、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深化經貿往來、加強基層交流、營造民意共識。
目的很清楚:盡最大努力,為“和平統一”爭取時間與條件。
正因如此,我們沒有貿然出手。我們希望,在民意基礎穩固之后,讓統一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而不是強加的結果。
問題是,民進黨當局并不理解這份克制。
賴清德不僅一再挑釁,妄圖“挾洋自重”,更妄想搞全民防衛、拖延作戰、國際聯動,幻想借由拖時間等奇跡。
他們誤判大陸意志,誤解中國國情,也高估了臺灣社會的耐受力。
臺灣內部早已有諸多民眾、輿論、政黨、企業界明確表示:不愿意為“臺獨”陪葬,不愿為政治口號犧牲生活質量、生命安危。
從民意上看,島內對“獨立”的幻想正在逐漸崩塌。越來越多臺灣人已經意識到:祖國統一,不是“是否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完成”的問題。
而大陸,也正以壓倒性的綜合實力和強大決心,穩步推進。
一旦“臺獨”越界,觸犯《反分裂國家法》紅線,解放軍將迅即出手,以雷霆之勢清除分裂勢力,以兵臨之威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任務。
今天,我們距離統一,比任何時候都更近。
統一不是戰爭的終點,而是民族復興的起點。
那些試圖阻擋歷史進程的“臺獨”分子,只能是短暫的塵埃。
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大義所在,祖國統一,勢不可擋。
臺灣能否守住七天,僅僅是臺軍戰斗力的問題嗎?鄭劍
“武力統一”是否擺上了日程-簡析蔡英文上臺后大陸對臺政策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