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美兩國的代表將在瑞士進行首輪貿易會談的消息,讓國際社會對市場經濟又重新燃起了信心。這場由美國挑起,全方位針對中國的貿易戰是否即將迎來終局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此次接觸可知,這次會談是應了美國要求。
當然,我國之所以同意此次會談,可不是因為美國先拉下臉來,而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的基礎上,才同意“進行接觸。”
由強硬訛詐到主動接觸,特朗普顯然認清了現實。只是他沒想到,一場關稅戰,竟讓大陸看到了兩岸統一的契機。
此話何解?
一、關稅戰對臺灣的影響
特朗普之所以執著地對中國進行多方壓制,根本原因無非是美國長期編造且懼怕的“中國威脅論”。美國妄圖借此打壓中國發展,這種無端行徑實乃霸權思維作祟。
為了破壞中國的市場經濟、破壞中國內部的穩定管理,特朗普一方面在經貿領域對中方發動關稅戰爭;另一方面在軍事領域不斷給臺灣暗示,試圖讓臺灣極端分子誤會,從而做出分裂國家的行為。
盡管臺灣當局仍然有少部分執迷不悟的激進分子對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抱有無謂的希望,但大多數普通民眾經過關稅事件更加看清了美國毫不可靠的本質。
臺灣內部也有不少名嘴對于特朗普所發動的關稅策略表達了不滿,在政治私利和霸權思維之下,搞經濟脫鉤模式對于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好處,而美國堅決要發動這場貿易戰爭帶來的影響是涉及全球的。
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戰,雖對大陸和臺灣施行的關稅策略存在差異,但此次關稅戰臺灣同樣受到了波及。
與臺灣市場相比,大陸對美國市場的整體依賴性并不高,而臺灣經濟卻十分依賴進出口。尤其是在出口領域,其對大陸和美國市場的依存度特別高。
而此前因為賴清德等“臺獨”分子的違規舉動,已經讓大陸和臺灣的貿易出現了裂縫。在此情形下,島內眾多民眾已是怨聲載道。加之美國發動的關稅戰爭,對臺灣也加征超30個百分點的關稅,使得臺灣對美出口遭受沖擊的同時,島內同胞更是憤慨不已。
在臺灣地區進行政治操弄的美國,一方面妄圖在經濟上打壓中國,另一方面企圖削弱中國解決臺海問題時外部經濟方面保持克制的態勢。
然而關稅戰爭發動之后,臺灣在原本就已經十分艱難的市場經濟中,再次失去美國這個極大的出口國,經濟再受重創,幾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
二、統一的契機
島內此前就有專業人士預測過,受到關稅戰爭的影響,2025年臺灣經濟增長有可能會從3.42個百分點直接跌至1.66個百分點,最壞的情況甚至可能會跌到只剩0.1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臺積電超過40%的芯片是要依靠大陸的,臺積電此前和美國之間的聯系,其實本身就是受到局限的。如今在關稅戰爭影響之下,幾乎是一夜之間失去兩大主要戰場。
一方面是本身依賴性比較高的美國市場,一方面臺灣隸屬于中國,受到關稅戰爭的影響,臺灣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和其他的國內平臺一樣,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貿易戰爭打響之后,大陸市場尚且還能夠憑借其他的替代品以及相對完整的供應鏈維穩市場,而臺灣內部本身此前就已經受到一波經濟沖擊,在新一輪關稅戰爭的影響下,如今更是有超過2800家企業直接遭受重創,臺北市僅僅數周就蒸發了9200億新臺幣。
此前,臺積電已被特朗普逼迫在美國斥資建廠。與此同時,特朗普雖也在關稅方面對臺灣有所動作,但與對待大陸的策略截然不同。
臺灣本身依賴于大陸經濟市場,無論從哪個方面出發,在特朗普這波奇葩操作之下,兩岸之間都會出現經濟分化的情況。
臺灣內部其實很多人也很明白這一點,因此在中美兩國貿易不斷爆發沖突的階段,臺灣內部對于祖國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對于大陸來說,其實反而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如果可以用更加和平的方式讓兩岸關系統一,當然是最好的結局。利用這一次關稅貿易的危機,解決“臺獨”問題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陸此前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主因是因為賴清德等臺灣極端分子不斷叫囂分裂國家。而現在在經濟沖擊之下,島內根本就沒有任何精力可以再支撐一場戰爭。如此一來,相較于武力統一,和平統一便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信息來源:
[1]獨家丨臺灣金融專家:大陸實力越來越強,特朗普越來越慌
2025-05-03 20:26·直新聞
[2]關稅匯率“雙夾擊” 臺企出口雪上加霜
華夏經緯網2025-05-08 14:38: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