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公開征集對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修訂。消息一出,汽車圈人士都大為震驚,不少專家表示,隱藏式門把手可能要就此消失在汽車市場了。
隱藏式門把手最先是特斯拉采用的,由于其看上比較炫酷,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的科技感,因此被眾多的汽車廠家紛紛學習,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絕大部分都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甚至還有部分的燃油車也采納了這一設計。
隱藏式門把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降低車輛的風阻。雖然降低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對于車身很重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每降低1%左右的風阻,對應的續航就能提升十公里左右。這對于錙銖必較的純電續航來說,隱藏式門把手是一個不小的變量,因此受到汽車廠家的青睞也是不足為奇。
但隨著隱藏式門把手的廣泛使用,一些隱藏的弊病也顯露了出來。最被人詬病的地方,首當其沖就是它在車輛受到撞擊的時候,很可能因為瞬間斷電而無法打開。現實中有不少新能源車禍,均被報道說車輛撞擊后門把手無法打開,導致車內乘員死亡。這是隱藏式門把手最大的風險,因為隱藏式門把手畢竟是電控,雖然在受撞擊時,電池組瞬間斷電以后還有小電池作為備份電源,但誰也無法保證車輛受到撞擊的時候,小電池或者控制電路會不會一起受損。
其次,隱藏式門把手在冬天容易被凍住,在南方不太容易發生這一問題,但是經常被北方的車友所吐槽。只要下雪,隱藏式門把手就可能結冰凍住,有時候敲半天都不一定能成功打開車門。你可能說停在車庫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但是,又不是所有的北方新能源車友都有停車在封閉車庫的條件,只要露天停放,就得面臨門把手凍住的問題。
再次,現在隱藏式門把手越來越夸張,不僅外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彈出設計,按壓式、觸摸式、感應式等不一而足,車內的打開方式也同樣很多,觸摸式按鈕、機械按鈕有時候也設計得非常隱蔽,讓不熟悉車子的人一頭霧水。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車內乘員可能會找不到打開的方式,車外的救援人員也摸不清門把手的打開方式,從而會延誤自救或救援。
也正是因為如此,《意見》指出,要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盡管《意見》沒有一棒子打死隱藏式門把手,而是要車企提供隱藏式門把手包括碰撞試驗在內的相關試驗證明,但是車企估計不會在這一問題上投入太大的成本,改成半隱藏式的門把手、車內的操作機構換成傳統樣式也都是非常方便的,因此,除了某些頭鐵的車型,隱藏式門把手可能會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