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絕地逢生鑿開一線生機,而是遍地開花引領大眾娛樂,面對「冰河紀」中的綜藝市場,優酷正在醞釀一場「火山噴發」。
作者 | 張萍(北京)
8大賽道,34檔綜藝,80%為原創新IP。
這是優酷在5月8日發布的2025綜藝新片單。比項目數量更亮眼的是優酷對新IP的投入力度,對一個行業觀察者兼資深綜藝愛好者而言,這甚至讓我有種吐出一口濁氣的感覺,聽了一整年對行業長吁短嘆的唱衰,也疲于綜N代勉力維持的平和假象,終于有人「揭竿而起」。
特別是了解到片單中的大部分項目都已經完成核心策劃,一些正在錄制,或已經在后期中,這份不止于PPT的實感讓人感到了久違的興奮。事實上,今年3月以來,優酷先后啟動了6-7個綜藝項目,這一數字遠高于同類平臺。
綜藝行業遇到的問題當然還沒有被徹底解決,優酷副總裁,商業化、綜藝及直播業務總經理沈嚴坦言,優酷也仍在面臨來自市場的客觀壓力,「行業整體下行讓優質項目難獲贊助,用戶消費習慣轉向短視頻倒逼長視頻創新。」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某種意義上,無論是平臺對綜藝的減產,還是創作者和制作團隊的離開都是可以理解的。
越是市場艱難,越顯得重投者魄力可貴,更可貴的是這種魄力并非頭腦發熱,而是冷靜思考后的決心。行業困境之中,「突破」是沈嚴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大到打破行業僵局,小到突破素人綜藝開發瓶頸,既要推動敘事方式的革新升級,也要突破傳統綜藝受眾定位局限,引發社會破圈效應。
在低迷的內容市場中,這樣的心氣和愿景讓人感到振奮,就像沈嚴多次反問的「綜藝能不能不用一上來就報品牌名字」,我們是否可以讓綜藝再回到屬于創意和內容的黃金時代。
1.全品類上新突圍內容枯水
對于整個綜藝行業而言,眼下最緊急的工作是抓住大眾注意力,重建用戶對綜藝的觀看習慣。
首先是抓住最大公約數,2024年,優酷正是通過《盒子里的貓》《盲盒旅行局》等多個爆款游戲綜藝打開局面。優酷將進一步擴大對泛大眾題材的投入,沈嚴表示,「優酷2025將重點布局喜劇、音綜和戀綜三大賽道。」
此外,明星仍然是吸引觀眾的核心元素,從《盒貓》系列集結綜藝嫡長子,到《這是我的西游》唐國強對撞時代少年團,優酷綜藝兼具熱度和創意的明星碼盤已經成為廣受觀眾期待的內容看點之一。新項目中,《麻花特開心2》在「麻花四大」外,還有20多位頭部藝人以「好友」身份參與節目錄制,讓節目從麻花團建變成內娛團建。《我贊紅人》則聚集了數十名總粉絲破億的全網頭部網紅。
喚醒注意力后的第二步是打破綜藝沉悶的市場氣氛,用差異化的新鮮感消解用戶對綜藝品類的審美疲勞。
「選題創新」是優酷綜藝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
在音綜、喜綜、旅綜等紅海賽道,優酷強調「情緒共鳴+優質內容」雙輪驅動下的差異化打造。《喜劇之戰》不同于市面已有的喜劇節目,不聚焦單一垂類,而是讓相聲、小品、脫口秀、新喜劇等喜劇形式同場競技,展現跨界碰撞;圍繞OST這一優酷音綜的深耕賽道,《OST原聲世界》著眼「唱商」,以音樂情境引發大眾情感共鳴。
垂直賽道則以新題材滿足細分受眾需求,已經公布的34個項目覆蓋賽車、潮玩、網紅、武術等垂直文化,以至于廚師這樣的特殊職業。
「風口來臨時再做,就已經晚了。」沈嚴強調綜藝在潮流文化上的引領作用,《這!就是街舞》已經成為中國街舞文化的一部分,新一季節目中,許多年輕舞者都是因為這檔節目愛上街舞。《風馳賽車手》展現出相似的潛力,成為賽車文化走向年輕人的重要助力,節目未播先火,錄制期的單條宣傳視頻點贊已經破500萬。
2.用不斷發問打破行業僵局
「戀綜的第一個鏡頭為什么一定要拍拉箱子呢?」「綜藝能不能不要一上來就報品牌名字?」「節目的單集時長是不是可以更短?」「中國能不能有成功的素人綜藝IP?」
沈嚴的反問可能會引起每一個人的共鳴,因為這也是過去幾年里,所有人面對綜藝市場的困局時都在問的問題。
發問的背后是對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的深度認知:單一商業模式下的招商壓力制約創作;短視頻改變用戶內容消費習慣倒逼長視頻創新;創新活力流失,陷入套路化行活,最終陷入內容減產—用戶流失的惡性循環。
比發問更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探索打破僵局的方法。
比如,針對用戶在內容消費上對短的訴求,一個具體變化發生在綜藝剪輯上,「我要求大家有這個決心,『痛下殺手』去剪輯。」當然,這種剪輯要求并不是為短而短,而是用更好的敘事節奏匹配不同類型綜藝的用戶觀看需求,讓「內容適配時長」。
「競技類節目追求快節奏,情感類節目保留情緒鋪墊,粉絲向內容注重偶像曝光平衡。」沈嚴說,根據節目類型,并精準把控受眾需求,優酷綜藝要在保證內容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給用戶「短而精」的觀看體驗,堅決反對套路化行活。
面對綜藝行業創造力流失這一系統性問題,優酷也在持續招攬年輕創作者,不斷在短視頻、游戲、直播等更多新娛樂內容形態中汲取創意靈感,并以「老帶新」的方式,由資深導演把控項目整體方向,年輕團隊則發揮對年輕受眾的敏銳洞察,負責模塊化創新。
優酷在新項目上的激進開發也以其商業化能力的提升為基礎。數據平臺對文娛用戶的細分創造了精準人群營銷可能性,與淘寶、天貓的資源打通,將流量轉化為實際的銷售能力,沈嚴曾經在去年年底提到「很多過去三年不投綜藝的客戶回來了。」
他也試圖和更多品牌方探討綜藝植入的創新可能,「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做片頭植入,是不是可以找到更能留住觀眾,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品牌植入方式。」
沈嚴提到廣告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綜藝行業不應該疲于奔命地應付客戶越來越高的營銷需求,而應該思考作為一種創意內容以至于藝術內容,如何創新植入模式,提升記憶度的同時優化觀看體驗,實現內容品質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3.讓綜藝重回大眾剛需
沈嚴對綜藝內容價值的重申和強調不僅體現在商業維度,也體現在對綜藝內容深度的打造上。綜藝不應該成為娛樂工業的快消品,而要當公共議題的孵化器。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接觸的不少綜藝人都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用戶對綜藝情緒價值需求正在進一步升級,在單純的爽和笑之外,也要求深度的情緒共振,和有效的社會議題討論。
這也是綜藝的獨特價值所在:相較于短視頻、直播等短平快的內容形態,它兼顧娛樂性,又有著更大的容量承載深刻議題;相比劇集、電影,它又能更及時地回應當下的社會討論。
「優酷綜藝致力于打造具有普世價值、能引發廣泛社會討論的破圈內容。」如果「癲」是對用戶情緒價值的直接滿足,當下優酷希望能讓綜藝創作從情緒滿足走向精神共鳴。
《這是我的西游》中,唐國強和時代少年團引發的破圈效應,不僅在于其制造的獨特笑點,更在于移動互聯網的充分滲透下,代際關系和代際文化差已經成為一個互聯網顯性話題,在「西游」這樣一個全民IP下,這種碰撞以更具體的話題不斷激起大眾共鳴,并通過唐國強、六小齡童等「老輩子」與時代少年團所代表的「新少年」的良性互動和正向溝通,展現了代際交流和共同成長的可能性。
這種不止呈現關懷,也提供方案和出口的底色在優酷的諸多節目中都有呈現:《盲盒旅行記海島季》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三五好友,閑適生活的美好想象;《我贊紅人》是對網紅這一時代熱點的記錄和再表達,背后有著年輕人的職業選擇和個人價值的新理解;《無限超越班》雖是演綜,但呈現的職場生態卻讓每個普通人感同身受,楊天真不僅給予新人演員們職業指導,也解答了更多年輕人的職場困惑。
這些議題在社交輿論場的充分涌動,不僅以短期熱度的極致爆發拉回用戶注意力,更以對社會情緒的長期回應重建用戶對綜藝品類的內容信心和消費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