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消息:知名獨立第三方品牌估值、戰略咨詢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了《2025年全球輪胎品牌價值榜》。上榜的25個品牌總品牌價值同比增長5.3%至388.2億美元。
從上榜品牌數量來看,中國排名第一,共有6個。其次是日本、印度各有4個,美國、韓國各有3個,法國、德國、意大利、新加坡、芬蘭各有1個。但從品牌價值來看,日本排在榜首,品牌占比28.6%;緊隨其后的是法國22.6%、美國12.1%、德國10.7%,中國排名第五,品牌總價值從27.6億美元小幅提升至28億美元,占比7.2%。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也反映出中國輪胎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盡管產量占據全球三分之一,但國際話語權不足仍是短板。不過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配套需求的增長以及海外市場的持續擴張,中國輪胎品牌通過技術合作、綠色轉型及精準市場定位,逐步從“成本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賽輪(Sailun)就是最好的例證,今年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3%至9.0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5億元),超過了日本東洋輪胎(Toyo Tires),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強,并再度蟬聯中國最具價值輪胎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賽輪成立于2002年,總部位于山東青島,作為國內首個出海建廠的輪胎企業,已在越南、柬埔寨布局,也是第一家在北美布局產能的中國輪胎企業,墨西哥工廠預計今年上半年投產。此外,投資18億元的印尼工廠計劃2025年投產。截至目前,公司共規劃建設年生產2765萬條全鋼子午胎、1.06億條半鋼子午胎和44.7萬噸非公路輪胎的生產能力。
去年,賽輪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42%至318.0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1.42%至40.63億元。輪胎產量7481.11萬條,銷量7215.58萬條,分別同比增長27.59%和29.34%,銷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賽輪,上榜的中國品牌還有玲瓏輪胎(12)、森麒麟(19)、正新輪胎(22)、貴州輪胎(24)、三角輪胎(25)。其中,玲瓏輪胎以7.9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在第12位。
去年9月,位于塞爾維亞的中國輪胎首個歐洲工廠“歐洲玲瓏”正式量產。這也是玲瓏第二個海外工廠,總投資9.9億美元、年產能1362萬條高性能子午線輪胎。而在前一個月,公司宣布啟動歐洲玲瓏二期擴建項目,總投資6.45億美元。擴建項目完成后將新增年產各類高性能子午線輪胎110萬條。
貴州輪胎是榜單“新面孔”,品牌價值增長31.2%至2.6億美元。作為全球商用輪胎領先企業之一,今年1月成功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燈塔工廠”名單,成為全國輪胎行業首家、貴州省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排在榜單1-9位的分別是法國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德國大陸、美國固特異、美國鄧祿普、意大利倍耐力、韓國韓泰輪胎、日本優科豪馬、新加坡佳通輪胎。與去年相比沒有發生變動。
韓泰輪胎、優科豪馬的品牌價值均增長了23%。前者專注于高端定位,iON evo系列作為原裝配套(OE)輪胎,已應用于保時捷Taycan、寶馬i系列、奧迪e-tron等高端電動車型。后者得益于大尺寸高利潤消費者輪胎銷量增加和有效的定價策略,2024年實現營收10947億日元,凈利潤749億日元,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1.5%。
大陸、鄧祿普的品牌價值則出現下滑,前者輪胎子集團2024年銷售額138.61億歐元,同比下滑1%。后者原本由固特異和住友(SRI)共同持有,5月7日,固特異宣布完成將其對鄧祿普品牌的權利(涵蓋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出售給日本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SRI)的交易。
米其林連續第八年蟬聯全球最具品牌價值輪胎品牌,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1.3%至87.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4億元)。根據財報顯示:米其林集團去年銷售額271.93億歐元,凈利潤18.9億歐元,同比分別下降4.1%和4.7%。
盡管銷量出現下滑,但18英寸及以上尺寸乘用車輪胎(占米其林品牌乘用車輪胎銷售達到65%)、礦業輪胎、飛機輪胎等細分領域表現出色。汽車與兩輪業務線營業利潤率達到1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