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許多傳統的鄉村習俗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農村酒席便是其中之一。
曾經熱鬧非凡、充滿人情味的農村酒席,如今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變得平淡而陌生。
有人調侃說,現在的酒席就是“冷席”,不僅不熱鬧,而且還很“冷清”。
前幾天堂弟結婚,我回到老家幫忙,可以說是全程參與了這場熱鬧的喜事,而在這個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如今的農村酒席,真的變味了。
也理解了,為什么現在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去吃酒席了。
記得小時候,村里哪家辦喜事,那可是全村的大事。從籌備到開席,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期待與溫情。
主家會提前好幾天精心挑選新鮮的肉菜,親自到集市上采購,只為給賓客們呈現一桌豐盛美味的菜肴。
同時,會熱情地邀請村里手藝精湛的大廚掌勺,還會叫來街坊鄰居幫忙,大家分工明確,洗菜、切菜、燒火、擺盤,各司其職,熱熱鬧鬧的。
大家都是把這樣的喜事當自家的喜事來辦,即便都是免費幫忙,卻一個個都非常用心,歡聲笑語不斷。
那時的酒席,味道是真的好。大廚們用簡單搭建的灶臺和一些鍋具,將新鮮的食材烹飪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
尤其讓人懷念的是早上那碗熱氣騰騰的熬菜,白菜、粉條、豆腐、肉塊在大鍋里翻滾,各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香氣四溢。
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熬菜,一邊拉著家常,氛圍格外溫馨。每一道菜都飽含著主家的誠意和熱情,也承載著鄰里之間的情誼。
然而,如今的農村酒席卻大不相同。大部分酒席都由下鄉包桌的團隊承攬。就是只要找他們,就會全部承包給他們了,包括食材的購買,人員雇請,就連桌椅碗筷都是他們提供。
然而,這些包桌團隊以盈利為目的,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酒席上的菜品幾乎都是預制菜。他們提前將菜品加工好,用真空包裝或者冷凍保存,到了主家,只需簡單加熱、擺盤就可以上桌。
除了預制菜,再涼拌幾個菜,一桌酒席便大功告成。這樣的酒席,價位通常在300 - 600元不等。
雖然對于主家來說,確實省事不少,無需再為繁瑣的采購、烹飪和人員安排操心,但卻失去了許多韻味。
預制菜的口感和新鮮現做的菜肴相比,相差甚遠。缺少了現場烹飪的煙火氣,那些菜品仿佛只是一個個冰冷的商品,沒有了靈魂。
賓客們品嘗時,也很難感受到主家的心意,只是簡單地隨便吃幾口來填飽肚子,很少有人會像以前那樣對菜品贊不絕口、回味無窮。
而且,因為一切都由包桌團隊安排,鄰里之間相互幫忙的場景越來越少,那種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氛圍也隨之消散。
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一場酒席共同付出、共同歡樂,彼此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也逐漸減少。
農村酒席的變味,不僅是菜品和形式的改變,更是鄉村文化和人際關系變化的一個縮影。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忙著為生計奔波,愿意投入到傳統習俗中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
同時,商業元素的介入,也讓原本純粹的鄉村習俗逐漸染上了功利的色彩。
農村酒席不再只是慶祝喜事、聯絡感情的場合,而更多地成為了一種形式化的流程。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很多的農村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留在村里的人少之又少。有時候村里誰家辦酒席,人員都是找不到。好些人就算在村里,也不愿意去幫忙了。
因此這樣才有了專業的承包團隊。就拿我們這里前幾年來說,有個老人去世了,年輕人都不在村里,連抬轎的轎夫都湊不齊了,不得已就只好找承包團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