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開往妙香山的旅游大巴上,金英淑導游第12次挺直腰板,用播音員般的語調向我們重申:“我們朝鮮的三大福利制度世界領先,教育、住房、醫療全部免費!”她耳垂上晃動的金日成徽章胸針在陽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仿佛在給這句話加冕。
車廂后排突然傳來一聲嘀咕:“那為啥街上的人個個瘦得像竹竿?”
金導游的耳朵像裝了雷達,她瞬間轉身,笑容里帶著刀刃:“這位同志,您見過哪個胖子能跳出《阿里郎》的整齊舞步?我們朝鮮人天生愛跳舞,更愛健康素食!”全車人哄笑,提問的廣東大叔訕訕縮回座位。我望向窗外,幾個扛著麻袋的婦女正弓著腰快步走過,褲腿空蕩蕩地晃著,像掛在晾衣繩上的舊布片。
導游的“標準答案”:素食主義與舞蹈基因
金導游的應答話術堪稱藝術。面對“朝鮮人瘦”的質疑,她總能像變魔術般掏出兩套說辭:
“我們祖祖輩輩以泡菜為主食,這是長壽秘訣!”——說著便從隨身挎包掏出密封罐,請游客品嘗她母親腌的辣白菜
“平壤地鐵深埋地下200米,市民每天爬樓梯鍛煉!”——隨即播放起地鐵站里民眾疾步如風的視頻,鏡頭特意掃過幾個穿軍裝的小伙,他們小腿肌肉繃得像拉滿的弓弦
最絕的是她獨創的“舞蹈基因論”:“從《賣花姑娘》到《血海》,我們朝鮮民族用舞蹈表達情感,您看藝術團演員哪個不是身輕如燕?”說著還踮起腳尖轉了個圈,百褶裙旋成一朵金達萊花。游客們忙著拍照,卻沒人注意車窗外騎自行車的男人——他襯衫后背被汗浸透貼在嶙峋的脊梁骨上,像張皺巴巴的朝鮮地圖
當旅行團走進涉外飯店,烤肉的香氣瞬間擊潰了所有理論。銅盤上滋滋作響的五花肉、石鍋里翻滾的明太魚湯、還有堆成小山的紫菜包飯…金導游自豪地介紹:“這就是普通朝鮮家庭的日常飲食!”但某個溜去后廚的游客拍到了真相:我們的餐盤旁摞著十幾個貼著“特供”標簽的泡沫箱,穿白大褂的廚師正把凍得發硬的肉塊塞進微波爐
更耐人尋味的是本地人就餐區——穿灰藍色工裝的人們沉默地扒著飯碗,桌上永遠只有三樣:白米飯、腌蘿卜、飄著兩片菜葉的清湯。有人從布兜里摸出個雞蛋,剝殼前先在褲子上擦了擦,仿佛那是顆金蛋
藏在票證里的秘密:肉食曾是“階級勛章”
在平壤第一百貨商店,我目睹了震撼一幕:一位母親攥著肉票在冷柜前徘徊良久,最終換走半斤豬板油。導游解釋這是“計劃經濟優越性”,但售貨員私下嘀咕:“普通工人每月才2斤肉票,干部能用外匯券去友誼商店買澳洲牛排…”
這種差異在“彩虹服”群體中尤其明顯——那些穿紫紅、翠綠朝鮮服的婦女,她們提著印有“大同江”字樣的購物袋,從容挑選著進口巧克力。而穿卡其布外套的男人們,則攥著皺巴巴的糧票在玉米面柜臺前排成長龍
凌晨五點的平壤街頭,黑壓壓的自行車流像遷徙的角馬群。沒有私家車的百姓,每天要騎行十幾公里上班。建筑工地上,女工們用扁擔挑著磚塊往返,她們的小腿肌肉在陽光下繃出凌厲線條,仿佛能切割空氣
更隱秘的消耗藏在“忠誠運動”里——每個社區都有清晨集體操,人們對著領袖畫像高抬腿;學校體育課必練軍用匍匐前進;連公園長椅都故意做成45度斜角,坐久了必須繃緊腰腹金導游說這是“全民健身”,但游客老張一針見血:“這不就是國家級的HIIT訓練?”
行程最后一天,我們在開城吃到傳說中的“銅碗宴”。九個小碗擺成太陽放射狀,泡菜就有五種,但葷菜只有指甲蓋大的牛肉粒。金導游熱情示范:“用生菜包飯最養生!”我卻想起昨晚偷拍的場景:導游們聚在酒店后巷,就著燒雞啃著游客扔掉的漢堡
大巴駛離邊境時,夕陽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細長。那些清瘦的身影究竟是“自律健康”還是“被迫瘦身”?或許就像朝鮮的藍天——純凈得沒有一絲云彩,卻也空曠得讓人心慌。金導游的麥克風突然響起:“歡迎大家再來朝鮮!下次帶您參觀我們的健美操大賽…”車廂里響起稀落掌聲,混著某個胃部的咕嚕聲,消散在鴨綠江的風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