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凌晨,塞爾維亞航空的一架A319客機突然轉向。
原本從貝爾格萊德直飛莫斯科的航線,此刻在地圖上劃出一道陡峭的弧線——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領空被徹底鎖死。
這架載著總統武契奇的專機,被迫繞道土耳其和阿塞拜疆。
當飛機最終降落在莫斯科時,儀表盤顯示:這趟航程比原計劃多飛了2000公里,相當于北京到廣州的直線距離。
這還不算完,歐洲航空管制中心數據顯示,原本飛往莫斯科只需繞開烏克蘭的航線,現在被多個北約國家設下空中封鎖線。
可重傷風未愈的武契奇放出狠話:“就是爬也要爬到莫斯科! ”一個小國總統硬剛28國集團的底氣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秘密?
最近曝光的細節細思極恐——歐盟竟然用入會資格威脅塞爾維亞:“敢參加紅場閱兵就開除你! ”另一邊俄羅斯卻送出了4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大禮包。
歐盟的種種決定直接影響到武契奇原定5月9日訪問俄羅斯參加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行程。
扎哈羅娃指出:歐盟成員國繼續限制其他國家的外交政策主權,并使用各種手段。她強調,沒有人能破壞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人民之間的友誼。
此前,俄新社等媒體曾報道,俄羅斯計劃于5月9日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的活動,武契奇原計劃在當天訪問俄羅斯并參加相關活動。對于歐盟委員會就武契奇訪俄發出的警告,扎哈羅娃曾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批評這是強盜行徑。
事件發酵過程中,歐盟委員會的表態耐人尋味。早在4月30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就曾暗示,塞爾維亞領導人的莫斯科之行可能影響其入盟進程。這種帶有明顯施壓性質的言論,暴露出歐盟在擴大政策上的雙重標準。
拉脫維亞外交部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其發言人聲稱禁令是基于"當前特殊形勢下的安全評估",卻無法提供任何具體的安全威脅證據。立陶宛方面則更為直白,其國防部長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我們不會為通往莫斯科的專機提供便利。"這種赤裸裸的政治表態,完全撕下了所謂"技術性決定"的偽裝。
塞爾維亞的選擇:獨立自主,不是背叛西方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近年來一直奉行“平衡外交”政策,既希望加入歐盟,又不愿斷絕與俄羅斯的傳統友好關系。這種務實態度在貝爾格萊德看來無可厚非,但在部分西方國家眼中,卻成了“不夠忠誠”的標志。
事實上,塞爾維亞與俄羅斯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聯系與文化紐帶。
正如扎哈羅娃所強調:“沒有人能破壞俄羅斯與兄弟般的塞爾維亞人民之間的友誼。”這種情感紐帶,不應成為外部施壓的理由,也不應被強行割裂。
紅場禮炮與歷史回響,誰在書寫勝利的敘事?
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的準備已近尾聲。對克里姆林宮而言,這不單是緬懷先烈的儀式,更是向世界宣告“我們沒有被孤立”的強音。近三十國領導人應邀出席,每一個身影,都被解讀為對西方外交圍堵的有力回擊。武契奇,這位頂著巨大壓力的客人,最終還是站在了普京身旁。
歷史的細節,總在不經意間被無限放大:無名烈士墓前新換的鮮花,紀念著當年解放貝爾格萊德犧牲的蘇軍。閱兵式上壓軸的T-34坦克,正是攻克貝爾格萊德的同款,鏡頭在塞俄兩國國旗前意味深長地多停留了幾秒。
普京更是在一個論壇上,突然拔高聲調,痛斥納粹幫兇班德拉,矛頭直指德國——前不久,德國援烏的豹2坦克炮管上,竟赫然出現二戰德軍徽章,歷史的幽靈,似乎從未走遠。
東方貴客與聯合聲明,誰是莫斯科最倚重的背影?
就在武契奇的專機在歐洲上空“畫地圖”的前一天,來自東方的神秘貴賓,其專機已穩穩降落在莫斯科。迎接車隊21輛警用摩托開道,這陣仗,連法國總統馬克龍訪俄時都沒見過。這排面,給得足足的。
紅場觀禮臺上,普京與這位中國貴賓頭頂那頂特制的遮陽篷,也被俄媒津津樂道:既防無人機偷拍,篷架鋼材的強度據說連RPG火箭彈都能扛一下。原定一小時的會談,不知不覺延長到135分鐘,工作人員四次進出添茶送水,最后搬進去的俄文版文件,記者目測厚度超過三十厘米。
更早些時候,聯合國安理會上的一幕,同樣意味深長。美英法想把科索沃塞進聯合國,俄羅斯代表涅邊賈一票否決,中國代表緊隨其后,同樣按下否決鍵。這已經是五年來,中俄第九次在安理會“神同步”。
那邊廂,《華爾街日報》剛曝出白宮想用解除對俄銀行制裁換取其疏遠中國的“密電”,這邊廂,中俄聯合聲明第14條“雙方反對任何國家實施單邊霸凌”就已昭告天下,像一記響亮的耳光。
巴爾干孤島的突圍,誰在逼迫塞爾維亞選邊站隊?
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仿佛被宿命般地夾在中間。七個鄰國,六個已是北約成員,剩下的波黑,也只是因為內部塞族的堅決抵制才沒能“入伙”。這種地緣上的“窒息感”,武契奇總統那條曲折的航線便是最生動的寫照。
歐盟曾晃動著“入盟門票”當胡蘿卜,條件之一就是要塞爾維亞掐斷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要知道,塞爾維亞八成的天然氣都仰仗著俄羅斯。武契奇的回應?跟俄羅斯簽了份新的十年供氣長約。不僅如此,塞爾維亞央行已開始用人民幣結算俄天然氣,2023年還正式遞交了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中國是第一個公開力挺的。
國內也非風平浪靜,美國駐塞大使在貝爾格萊德街頭“恰巧”被媒體拍到后沒幾天,一場被貼上“顏色革命2.0”標簽的街頭風波便驟然爆發,示威者高喊“武契奇下臺”沖擊政府大樓。好在,十五萬民眾針鋒相對的集會,最終平息了這場騷動。
禁飛令下的暗流洶涌,舊大陸的傷痕又添幾道新裂?
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給出的禁飛理由,一個含糊其辭說什么“技術和外交敏感”,一個倒也直白——“飛行目的政治敏感”。說白了,就是想給俄羅斯和它的朋友們添堵,最好能把武契奇的紅場之行攪黃,就算不成,也要惡心他一下,削弱莫斯科營造的“萬邦來朝”盛景。
塞爾維亞為二戰時與法西斯斗爭的歷史感到自豪。不論是斯洛伐克還是塞爾維亞,它們的強硬都反映出歐洲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大。雖然現在有俄烏沖突這個大事讓歐洲看起來“團結”點,但這只是暫時的,實際上歐洲內部的矛盾已經到了很難解決的地步。
信源:環球網
鏈接:
信源:觀察者網
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