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最近,以色列對也門多地展開襲擊,其中也門最大機場——薩那國際機場遭受重創,陷入完全癱瘓狀態。機場內部,曾經繁忙有序的航站樓,如今已是一片廢墟。候機、接機、辦理值機手續的區域已面目全非,大火雖未完全撲滅,仍有煙霧彌漫,整個大廳被摧毀得蕩然無存。
機場遇襲(資料圖)
跑道邊,幾架民航飛機也未能幸免,殘骸散落一地,其中有三架現役客機被直接命中,分別是一架空客A330和兩架空客A320,此外還有一些退役飛機也遭到破壞,包括一架空客A310、一架波音727以及一架貨機。也門航空公司(薩那)董事會代理主席哈利勒·賈哈夫表示,此次空襲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初步估計超過5億美元,不僅飛機被毀,機庫、維修車間、地面設備等地面設施也全部化為烏有。
這場襲擊并非偶然,而是近期以色列與也門胡塞武裝沖突升級的延續。5月4日凌晨2點17分,胡塞武裝從也門發射的“火山 - 3”高超音速導彈,以8倍音速穿越沙特領空,擊中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貨運區。導彈炸開了一個25米的深坑,跑道出現50米裂縫,這是以色列近10年來首次本土重要設施遭直接打擊。以色列引以為傲的“薩德”反導系統在此次襲擊中未能成功攔截,緊急啟動后導彈仍擊中目標,這讓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備受質疑。軍事專家分析,傳統反導系統需要7秒反應時間,而高超音速武器從進入雷達范圍到擊中目標僅需4.3秒,這使得“薩德”系統來不及做出有效反應。此外,胡塞武裝使用的導彈生產成本不到200萬美元,而一枚“薩德”攔截彈造價高達1200萬美元,巨大的成本差距也凸顯了這場攻防戰中“貴不一定好用”的致命缺陷。
沖突現場(資料圖)
事件發生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記錄顯示,英國航空、阿聯酋航空等9家公司立刻停飛以色列航線,德國漢莎航空甚至要求機組穿防彈衣執飛。以色列軍方雖承認“攔截系統存在技術漏洞”,但拒絕透露具體細節。以色列方面對此極為憤怒,認為這是胡塞武裝的公然挑釁。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迅速和特朗普接洽,商討對胡塞武裝的報復行動。
僅隔19小時,5月5日凌晨1點,以色列空軍便展開了大規模報復。空軍出動了全部12架F - 35I和18架F - 15戰機,這些戰機掛著副油箱,從以色列最南端的奧佛達空軍基地起飛,繞過約旦和沙特防空區,長途奔襲2000公里直撲也門。首要目標是荷臺達港,這里承擔著也門80%的糧食和藥品進口。
以軍投下24枚SPICE - 2000精確制導炸彈,現場監控顯示,12座燃料儲罐連環爆炸,港區70%起重機被毀,唯一能停靠萬噸輪的3號碼頭沉入海底。聯合國駐也門辦事處證實,港口至少癱瘓6個月。第二個打擊點是荷臺達港以東8公里的巴杰爾水泥廠。衛星圖像對比顯示,該廠3條生產線全部坍塌。以色列情報部門稱,胡塞武裝通過這里向地下隧道輸送鋼筋,并利用水泥銷售收入購買武器。此次轟炸造成2名工程師死亡,48名工人被飛石擊傷。
沖突現場(資料圖)
就在以色列對也門展開一系列空襲之后,當地時間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稱后者同意停止威脅中東水域航行安全,美方將停止空襲。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方面事先未獲知特朗普相關表態,對此感到“意外”。特朗普在白宮與來訪的加拿大總理卡尼共見記者時表示,胡塞武裝已經宣布他們“不想再打了”,“他們已經投降”,美方將尊重這一決定,停止空襲。
但胡塞武裝方面在6日表示,其在巴以沖突上的立場沒有改變,與美方達成的“初步諒解”不會影響其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裝“最高政治委員會”主席邁赫迪·穆沙特當晚表示,無論付出什么樣的代價,都不會放棄對加沙地帶的支持,反擊將會是毀滅性的、痛苦的,并將超出美國和以色列的承受范圍,任何侵略行為都不能阻止其對巴勒斯坦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