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醫護人員的疲勞問題或成影響患者安全的重大風險。
撰文丨文慧
責編丨汪 航
醫生過度勞累,和患者健康有關系嗎?
近日,英國衛生服務安全調查機構(HSSIB)在最新發布的報告《員工疲勞對患者安全影響》中回答了這一問題。
這份覆蓋超過70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員工的調查結果顯示,過度疲勞不僅影響醫護人員的個人生活和健康,還會導致他們在診療過程中犯錯,對患者構成重大安全風險。
是什么讓醫護疲憊不堪?
報告闡述了導致醫護人員疲勞的因素,首當其沖的是長時間輪班。
8小時工作制對于臨床工作者而言往往難以實現。調查顯示,醫護人員常被安排長達1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輪班工作。與8小時輪班相比,長時間輪班(12小時及以上)會使醫療事故的風險顯著增加。
被調查醫護表示,他們常常加班,時長從30分鐘到2-3小時不等,或額外承擔班次以保障醫療服務的正常運轉。
臨床任務壓力、完成行政工作、參加強制性培訓、填寫臨床記錄以及人員短缺等因素都會導致輪班時間延長。
“我大概要到晚上10點半到11點才能上床睡覺,然后我的鬧鐘定在早上5點。”一位病房護士如此描述自己的日常。
而白班和夜班之間的切換、值“待命班”等也讓醫護人員難以獲得足夠的休息時間。
理論上,在值“待命班”時,沒有工作需求就可以休息,但醫護們表示,他們的睡眠及家庭、社交生活都會受到干擾,因為他們不確定是否會被醫院叫去工作,以及何時會被叫走。
此外,高強度的臨床工作是讓醫護們倍感疲憊的另一重要原因。臨床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也會加劇醫護們的疲勞感。
一名急診科的工作人員對此深有體會,“我們每天都要承受高強度的工作,有時感覺就像撞在一堵墻上,因為無論你工作多么努力,患者還是源源不斷地來,一直都在。”
另一名在病房工作的護士覺得繁重的工作使自己身心俱疲:“我們的工作既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也需要體力。”
眾所周知,適當休息有助于減輕疲勞,但在醫療系統,休息常常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
2023年,NHS員工調查的未公開數據(共52052份回復)顯示,只有 51.3% 的醫護在輪班期間能夠得到足夠的休息,39.4%的人表示休息能讓他們充分恢復精力以繼續工作。
在另一份涉及31160名急癥醫院員工的調查中,約一半的人認為自己“工作日之間的休息時間”不足,難以充分恢復體力,從而影響其勝任工作的能力。
還有大量醫護反映,由于臨床工作壓力大,他們會放棄休息以彌補時間,確保能及時為患者提供服務。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22%的醫生覺得每天都睡眠不足,19%的醫生每周都有睡眠不足的情況。
醫護疲勞影響患者安全
以往,“累”往往被認為是醫護人員自己的問題,而此次HSSIB的報告闡釋了醫護疲勞對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報告對疲勞的定義是:一種生理狀態,表現為精神或身體的工作能力下降。這種狀態可能會削弱一個人的警覺性以及履行與安全相關的操作職責的能力。
“當連續上到第3個12小時或12.5小時的夜班時,從凌晨2點起就很危險了…… 在這個時候,我還有精力、腦力或心力去為患者做出能改變其一生的決定嗎?”一名住院醫生發出了疑問。
上夜班對員工的影響
一線醫護人員普遍反映,疲勞顯著削弱了他們的判斷力,影響了工作表現。
調查得知,醫護疲勞導致的最常見的后果包括用藥失誤、決策能力受損、注意力和警覺性下降、不文明行為(粗魯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等。
在疲憊狀態下,醫護難以集中注意力,完成日常任務所需時間明顯延長,且情緒控制能力下降。同時,溝通、同情心和團隊合作均受到負面影響,進而在和患者及同事的互動中出現問題。
報告還披露了一項2025年進行的調查,該調查針對481名某機構的醫生成員展開。結果顯示,35%的醫生認為疲勞削弱了他們治療患者的能力,34%的醫生稱疲勞可能對其工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此外,醫護疲勞使醫療事故數量大幅上升,患者受到傷害的事件有17起,險些釀成事故的情況為69起。
一家調查機構提供了具體案例。在某次錯誤的化療輸液事件中,負責檢查化療藥物的兩名員工在當天的12.5小時白班中已工作了8小時40分鐘。
這兩名員工報告稱,他們很早就需要起床,僅睡了5-6小時,加之工作量大,短暫休息的時間也十分有限。調查結果指出,疲勞很可能是影響這起安全事件的因素。
HSSIB的安全調查員表示:“疲勞不僅僅是感到疲倦,它也會顯著削弱決策能力、運動技能和警覺性。”
防止醫務人員過度疲憊
此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醫護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對患者的就醫體驗和安全護理至關重要,醫護健康狀況不佳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
NHS雇主組織也曾強調,“如果醫護得不到妥善照顧,他們就無法照顧好患者”。然而,醫護人員的疲勞問題并未得到重視,也沒有機制會報告和記錄醫護們的疲勞情況。
“我認為我們通常會忽略疲勞這一因素。而且,我們對其報告得不夠,這就意味著其他人并不了解疲勞的情況,很多時候疲勞問題都被忽視了。”一位住院醫生說。
醫護們向調查人員透露,在疲憊狀態下工作已成為他們工作中的“常態化”現象,即使累,也會“堅持下去”。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為承認醫護疲勞所帶來的風險帶來了阻礙。
在這些觀念中,長時間工作被視為一種“驕傲的象征”。即在合同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外繼續工作,往往會被視為一種積極行為,而且有時醫療機構還會積極鼓勵這種做法。
例如,調查人員在一家NHS醫院外看到一張海報,上面公開感謝一名護士,寫道:“感謝你在下班后留下來,繼續照顧那些病情危急的患者。我想那些患者能有你這樣的護士是很幸運的。”
在社會層面的潛在文化觀念里,醫護人員也常常被視為“超級英雄”,比如有觀念認為,累死累活地工作是一種英雄主義行為。
而醫護人員強烈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也是促使員工“堅持下去”的另一個因素。他們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患者,也為了同事。員工們表示,如果他們不繼續工作,或者因為太累而請病假,他們會覺得自己辜負了同事和患者的期望。
一位高級別的醫生說,“你可能很疲憊,甚至可能生病了,但你還是會來上班,因為你擔心患者無法得到相應的治療,同事們得承擔額外的工作負擔等等。所以,你總是會來上班。”
許多英國護士認為,“在疲憊狀態下工作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是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必須接受的事情”。
報告還指出,有一些證據表明,資深醫護和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一代醫護之間存在代溝。調查得知,年輕醫生更傾向于優先考慮自己的健康,并按時下班,而老一輩則回憶起他們曾經長時間工作的時光。
“我們不能再把疲勞看作是個人問題,并將責任推給個人,而應將其視為一個系統層面的風險,這個風險亟待關注。”HSSIB的安全調查員說。
英國醫學協會代表機構相關負責人呼吁,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改善醫院休息設施、醫生的排班等,以防止醫務人員過度疲憊。
參考資料:
1.Investigation report: The impact of staff fatigue on patient safety.HSSIB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恒佳
編輯:張金金
值班編輯:黃思宇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