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方朔風
在這幾天的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空軍宣布擊落了五架印度空軍的戰斗機,其中包括印度空軍最為先進的“陣風”戰斗機,根據目前的新聞匯總,有四架是可以被確認的,美國方面也承認了J10CE擊落了陣風,而在后續的對抗之中,印度的地面設施也遭到了打擊。
面對這樣的結果,印度從官方到網友的反應顯然是相當劇烈,試圖在輿論問題上挽回自己的面子,先是印度駐華大使館宣布辟謠一個沒什么人關注的假新聞,頗有飯圈轉移注意力的那一套;然后是印度網友去圍攻其他軍事博主,攻陷了X等西方各平臺,甚至制造假新聞宣布勝利;最后是印度官方要求在印度區域內封禁大量軍事博主。印度這套大乘贏學指導下的輿論戰確實相當有威力。
當然,這并不是印度專門給軍事行動配套的輿論戰,平常大家應該都已經習慣了。這次印度宣傳和網民鬧這么大動靜,很大程度上屬于全民應激了。
為了贏學進行軍事冒險
這輪軍事沖突雖然還有大量細節沒有公布,但是通過開源情報和巴基斯坦空軍公布的情況,我們大概可以猜到這輪空戰的基本情況,印度空軍擔心巴基斯坦的防空力量和戰斗機,所以用防區外武器,對于“恐怖分子窩點”進行打擊,但是顯然低估了PL15E的射程和攻擊能力,也就導致了這次的失敗。從巴基斯坦空軍發布的資料來看,和巴基斯坦進口中國的裝備體系相比,印度空軍的萬國造,在態勢感知能力上和巴基斯坦有巨大的差距,雙方打的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空戰。印度對新時代的空軍技戰術,顯然還相當不適應。
從巴基斯坦方面的消息來看,打擊的地點恐怕并非都是恐怖分子聚集點,有平民區遭受了波及。雖然其中幾個地點曾經是極端組織活躍點,但是那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前的事情了,巴基斯坦政府之前已經對這些據點進行了打擊。但是這些目標依然在印度的打擊范圍之內,是印度的情報系統不行嗎?筆者認為關鍵因素并不在這里,因為對于印度來說,具體打擊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布自己的勝利,通過宣布勝利來控制國內民意。
所以這次行動,實際上帶有很大的軍事冒險意圖,不是輿論服務于軍事,而是軍事服務于輿論。所以也就不奇怪了,既然連軍事行動本身都要服務于輿論了,印度博主在推特瘋狂刷屏也很正常了。這恐怕也是這次印度的軍事行動受阻的原因,不尊重軍事規律的軍事行動,是要被軍事規律懲罰的。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總把輿論看的很重要——輿論確實很重要,但是輿論并非無所不能。從印度這次的規劃大概可以猜到,印度打算通過一些軍事行動,制造贏的跡象,滿足印度民族主義熱情的同時避免擴大沖突范圍。實際上印巴雙方,雖然嘴上都不饒人,但是恐怕都不愿擴大軍事沖突范圍,都不想打全面戰爭,畢竟雙方的武器彈藥庫存都很有限,而現在的國際市場難以大規模進口,更重要的是,兩國都面臨巨大的內部問題,升級戰爭對任何一方都是難以接受的。
照理說,雙方都不愿意升級戰爭的話,那么最多也就是小規模沖突了,這本該是好事情,但是面對這種輿論對轟的情況下,印度為了證明自己贏了,有可能出現回應的螺旋升級,最終擴大戰爭規模。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畢竟,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有核國家,螺旋升級的風險是容易失控的。
至于反對恐怖主義這樣的理由,雖然巴基斯坦的三軍情報局是正統師承CIA,手底下的私活一向是相當不干凈的,但是印度在對恐怖主義的支持方面也是半斤八兩。反對恐怖主義雖然是當代社會的基本共識,但是印度這樣的“反恐”方式顯然解決不了恐怖主義問題,只有贏學的情緒價值。
任何專業的,有理智的軍事觀察家和分析者面對這個結果都不應該多意外,陣風戰斗機還算是不錯,但是在中國給巴基斯坦出口的整套體系面前,并沒有什么優勢,無論是態勢感知還是武器射程,陣風都不如體系加持下的J10CE,這不是一個很難做出的判斷。但實際上,別說J10CE,印度之前在長年宣傳中是連J20都不放在眼里,認為陣風對J20都有優勢。
現在呢?面對J10CE都如此,再想想中國還有很多比這更先進的裝備,如果直面真實情況,印度一直以來靠贏學宣傳來凝聚的民意該怎么辦?畢竟印度一直的假想敵都是中國。
更有意思的問題在于,陣風是一款法國戰斗機,而非是印度自產。雖然說以印度的工業能力,選擇采購戰斗機并不是什么錯誤,相反是很理智的選擇,無非是就是皮埃爾專員和辛格專員談一談價碼的問題。但印度從官方到民間的自尊心是如此之強,一直標榜各方面自主化,那么把陣風吹到這種高度,豈不是很矛盾?
印度的民族主義現在就是這樣矛盾。對于第三世界國家來說,搞一點民族主義不是什么壞事,甚至可以說,沒有民族主義很多問題會很糟糕。尋求獨立的道路是需要民族主義的,但是民族主義走偏了也很糟糕,印度顯然屬于走偏了。昨天我們在文中說到,印度這個國家的建構遠沒完成。印度在七十多年的民族主義建構中有兩個巨大的風險點,一是對于巴基斯坦的敵視,一是覺得印度要比中國好。最終,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兩個風險,印度的民族主義建構可能面臨失敗的結局。
面對英國攪屎棍弄出來的這個宿敵,印度雖然體量大很多,但吞并巴基斯坦也是不現實的,更何況背后的經濟文化宗教矛盾擺在那里,印度估計也不想吞下巴基斯坦。煽動對巴基斯坦的敵視情緒,一直都是為了內部的團結轉移矛盾。現在,印度雖然還有巨大的規模優勢,但印度的工業起碼在莫迪老仙上臺之后,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是止步不前的。面對小巴從中國獲得的體系優勢,此消彼漲,煽動敵對情緒這手牌只會越來越產生副作用。
最終,印度會不會被情緒沖昏了頭腦,動員對巴全面戰爭?目前看雖然可能性不大,但只能說如果真有那一天,印度可能最終會靠體量勝利,但也將徹底嘗到反噬的惡果。
對中國方面,因為對抗中國的需要,本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給予了印度不小的支持。出于自身民族主義的需求,印度也多次展現了對中國的敵視態度。其實中國根本沒有做過什么遏制印度發展的事情,可以說如果沒有印度的各種挑釁行為,中國民間也不會對印度這么反感。
印度敵視中國的情緒,就和印度的軍事政策一樣,表面獨立自主,核心是還是西方殖民者那一套,一種追求獨霸的態度。印度的民族主義從當年擺脫殖民,走向了成為新帝國主義的一部分,而這不單單是印度高層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莫迪搞這一套印度教民族主義是有社會基礎的。通過樹立外部敵人(巴基斯坦和中國),內部敵人(印度國內的部分族裔),實現印度內部的團結。不得不說,這還挺符合施密特那套“政治的核心在于區分朋友和敵人?”的政治哲學理念的。
贏學改變不了物理世界
也不能光笑話印度。冷戰結束以來,整個西方以及西方的追隨者和信徒們,都越來越依賴于活在贏學世界中,不愿面對日益變化的世界。這點在西方軍事裝備的宣傳神話上就表現的很明顯。
對軍事有基本認識的人應該意識到一個十分簡單的事實,再先進的裝備都是有可能被摧毀的,無論它是哪個國家生產的。在真正的全面戰爭之中,再先進的裝備無非就是某種消耗品。這本該是某種戰爭的基本規律,但是后冷戰時代,這個基本事實卻被一次次無視。在西方陣營的宣傳之中,西方陣營代表民主自由的武器就是比其他國家的先進,你買了這些武器,就代表你天下無敵。
類似的思想鋼印,我們在俄烏沖突的輿論之中,已經看到了太多次了,每當歐美給烏克蘭援助什么裝備,就會有人對此大吹法螺。這些援助貨有的性能確實很不錯,但是有的實際上是幾十年前的老裝備,實在是吹都沒什么地方可以吹的。通過1991和2003兩次特定情況下的特定戰爭,美國為首的西方塑造出了歷史神話。后冷戰時代的歷史神話,大多數都是如此,用特定情況下的個體事件,來解釋整個世界。
但是神話就是神話,幾十年過去之后,特定情況下的“勝利”還要拿來無限制的吹捧,對現實真的有用嗎?就因為法國是西方國家的一員,所以法國的裝備就可以和美國最先進的裝備并駕齊驅嗎?就算是美國最先進的裝備,真的就天下無敵嗎?這樣的宣傳神話從西方媒體到我國的互聯網空間中,實在是比比皆是。
偏偏,在印度的宣傳體系里,陣風這款裝備代表了某種文明國家對中國的優勢,這也難怪會破大防了,因為被擊落的,并非是單純是一架飛機,而是對于某種信仰的動搖。這幾天某些跟著印度宣傳一塊走的中文博主也很破防,他們當然不是拿了印度人的錢,而是他們和印度人一樣,對于某種“文明國家”的信仰破防之后產生了應激。
從國內也不少人跟著破防這點來說,印度到還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像對于前殖民宗主國,印度覺得自己是大英帝國的正統繼承者,來到發達國家也非常有“主人翁意識”。雖然這種過度的自信很抽象,但是比國內少部分人覺得西方國家一定是高高在上的,一直跪著起不來的,還是要好不少的,總歸是更有些主體性。
印度未來的發展會怎么樣,就像印度的導彈軌跡一樣,誰也無法準確預料。但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印度人現在必須認識到了,即,印度對于西方的利用價值正在降低,而西方對印度的警惕和排斥情緒正在不斷上升。
看起來,印度人到今天還在把西方當做是自己的一部分。但這些年來,西方人早就覺得印度人簡直是干擾他們生活的核心因素了。尤其是看到印度人在西方大企業甚至是政治機構里當上高管的時候,甚至抱團在一起喊著要獲得政治權利的時候,他們對印度人的恐懼只會越來越濃厚。在以前,西方人寄希望于用印度牽制中國,甚至干擾中國發展,所以對印度還能容忍。但當世人發現印度連巴基斯坦都打不過,那西方對印度裔的擴張還能忍多久?
像這次就很典型,很多西方軍迷把這次的問題認為是印度人不行。雖然印度空軍訓練水平一般,裝備又是萬國牌,但是這波空中戰役的規模,除了美國之外又有幾個西方國家能實現呢?按照巴基斯坦方面公布的數據,這很可能是21世紀目前為止,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空戰。所以這不能完全歸結到印度人不行上,但西方社會也是贏學上腦,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說無論如何,對印度的歧視將越發不掩飾了。
有些分析認為,印度這次的行為,可能和萬斯對印度做出了部分許諾有關,但是問題在于,實際落地的承諾會有哪些呢?目前來看,什么也沒有。不能因為萬斯是印度女婿,所以就相信他一定會站在印度一邊吧。如果印度能拋棄狹隘的,不健康的民族主義,基于它的體量,發展空間應該還是很大的。但是現在看來,印度并不打算放棄這種東西。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主義,不應該按照前殖民地國家鋪好的道路來安排,希望印度未來能認識到這個道理。
我們只能實事求是
最終,贏學上頭是沒前途的。中國的武器裝備和其他國家的一樣,都會有在對抗中失敗的時候。筆者毫不懷疑,如果巴基斯坦的判斷出了問題,或是印度無限制升級,靠體量強行交換巴基斯坦,中國的武器在對抗之中會被摧毀不少,這本就是軍事最基礎的規律。
比如說印度那邊就在炒作,說印度的無人機擊傷了一套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的LY80防空系統,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套系統相對較舊,而且對抗無人機群,各國防空系統都沒有特別好的方案,而從表現來看,中國的防空系統攔截了大多數印度的無人機和導彈,表現是合格的。
對于中國武器的性能,這個世界的輿論場該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了。長久以來,即使是西方的軍事愛好者,對于中國的武器裝備進步都缺乏認識,認為中國的裝備只是仿制抄襲,更別說西方的大眾輿論了,這次的沖突有助于他們認清楚現實的情況。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白人,所以武器就天生高貴了一樣。不過考慮歐美軍事愛好者右翼較多,這種情況改變大概需要不少時間。
中國的軍事裝備曾經水平確實相對有限,但是通過引進到自主研發,加上整體系統的工業升級,我國的軍事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在某些領域甚至是世界第一。在有些朋友看來,只要你發展軍事就是民族主義,面對這種閉眼念經,我們只能回答,比起印度,我們并沒有濫用武力,非要說發展軍事就是民族主義,那只能說民族主義在一些基礎問題上是必要的,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在今年以來“日耳曼贏學”的大討論中,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西方和印度的民族主義中沒有多少反思的成分,而是出了問題優先選擇攻擊別人。這樣的說法不能說全對,但確實描述了一種現象,與其改善自己,不如攻擊他人。相比起來,中國總是先反思自己,陷入了過度的內耗中。確實不應該總是沒事反思自己,這毫無意義;但是贏學上腦,對自身的問題視而不見,也只會掉進溝里。
最終,還是要實事求是。
近期文章導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