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晚在線消息,據英國《國防雜志》4月8日報道,英國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將于2025年4月22日從樸茨茅斯起航,率領由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組成的航母打擊群前往地中海和印太地區。該打擊群將首先在英國康沃爾郡海岸集結,然后前往地中海參加北約演習。演習初期,該打擊群將接受北約指揮。另有12個國家支持此次軍事行動,其中挪威將派遣一艘軍艦參與全程部署。
英國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后續將穿越印度洋,與美國、印度等多個國家開展演習、訪問港口,還會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參加“護身軍刀”演習,最后與日本自衛隊聯合訓練并訪問印度港口。如此密集的行程,表面上是與盟友加強合作,實則是想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感,對中國形成軍事圍堵態勢。英國突然在亞太“秀肌肉”,背后有著復雜的利益考量。一方面,要迎合美國戰略布局。另一方面,英國想借軍事行動提升國際影響力。
這已經不是英國航母第一次部署亞太了,早在2021年,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就曾在亞太地區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部署,當時該航母不僅陸續在南海、太平洋等地活動,還與美日韓澳等多國艦艇演習并停靠訪問日本。如今時隔4年,英國航母再次來亞太挑事,這背后顯然是有勢力在暗中推動的,而這股勢力不用猜也知道,就是美國。說得直白點,英國的這次行動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配合美國推動“印太戰略”,借攪局亞太,妄圖在軍事上對中國進行威懾,牽制中國。
警惕的是英國此次行動背后的戰略投機心態。就像其在對臺軍售問題上“既賣炮瞄雷達又否認介入”的猥瑣操作,這次航母部署同樣充滿算計:既想通過穿越敏感水域刷存在感,又提前派國防參謀長來華溝通防止誤判;既要展示“維護航行自由”的強硬姿態,又刻意與臺灣海峽保持安全距離。這種首鼠兩端的策略,恰反映出英國在實力衰退后,試圖用低成本軍事行動維系國際話語權的焦慮。
港口碼頭(資料圖)
2025年4月22日,中國外交部部長應約同英國外交大臣拉米通電話。外長表示,今年以來,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戰略對話、能源對話成功舉行。中英關系改善緩和的勢頭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5月6日,英國國際貿易部公布數據:中英貿易額單月增長11%,創下脫歐以來最高紀錄。 倫敦街頭到處是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廣告,而紐約的蘋果商店剛下架了這款APP。彼得·納瓦羅在福克斯新聞上咆哮:“英國正在幫中國挖空美國! ”但英國網民在評論區懟得更狠:“先管管你們2347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吧!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報告揭了老底:英國對華依賴度已超過1997年香港回歸時的水平。 中國不僅是英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還持有4120億英鎊的英國國債,
英國議會大樓(資料圖)
一些受傳統美英同盟關系影響較深的官員,仍然希望能夠通過維持與美國的密切聯系來實現英國的長期利益。而另一些務實派則主張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以確保英國經濟持續發展。這種內部分歧讓英國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得格外猶豫。這種看似緩解的局面,實際上暗藏更多的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