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大學是否還具有發展前景?,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小學教師需求量明顯減少,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成難題。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各級學校共計有48.73萬所,2023年中國各級學校為49.83萬所,呈現下降趨勢。我國小學數量十年下降35%。
因此,面對基礎教育的現狀,師范高校如果沒能及時調整學科結構,將來在高等教育體系里面的地位將會出現明顯下降,影響力也會逐漸被削弱。
根據軟科發布的202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頂尖師范高校在全國的排名都呈現下降趨勢。一方面是師范高校的經費沒有呈現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整體科研成果也較為有限。
縱觀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格局,還有教育部于2024年推出師范生本碩連讀方案。這些都說明我國將來教師的培養將會是實現高學歷化,甚至是實現精英化。
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中低端的師范高校面臨轉型或者倒閉的風險,只有那些實力較強,能培養師范研究生的高校,將來才能在社會發展潮流中繼續發揮作用。
鑒于社會發展趨勢和基礎教育現狀,小魚老師覺得2025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選擇師范高校時,盡量選擇那些排名靠前的師范高校,否則就沒有必要再報考師范專業。
因此,今天特意為大家帶來軟科版2025年,師范大學30強。這30所師范大學在全國或者區域都極具影響力,相對來說在就業方面有優勢,起碼學生本科畢業后還能有較好的就業。
2025年全國師范大學30強
根據綜合評價結果來看,2025年師范類高校前三名分別是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這三所高校在全國都闖進50強,代表著師范高校的最強陣容。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這兩所985高校,相比于五年前均有明顯退步。特別是北京師范大學作為師范高校的“領頭羊”,從第13名退步到第19名。
華中師范大學排名第四,南京師范大學排名第五。這兩所高校以前都經常闖進全國50強,如今,整體排名也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這跟師范高校的學科布局有密切關系。
師范高校的優勢都集中在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音樂學、體育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等文科領域。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實力則很難達到全國頂尖。
如今國家又重點發展工科,師范高校能獲得的科研項目和社會基金等都極其有限,這也是制約師范高校在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
福建師范大學位居師范類高校第9名,在全國排名87,是為數不多進步的師范高校。其綜合實力甚至已經超過211高校里面的湖南師范大學,這一點也是讓人感到意外。
福建省政府在資源和政策方面都極大的支持福建師范大學,使得福師大在學科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師資力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并成為師范高校沖擊雙一流的第1號選手。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上海師范大學竟然退步到第16名,被山東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地方重點高校超越。據說上師大的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相當不錯,但缺乏官方數據支持。
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上海師范大學,聚焦于上海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包括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英語等師范專業都非常強,大量畢業生最終都能留在上海中小學任教。
相對來說,排名第17位的安徽師范大學,排名第20位的曲阜師范大學,則是在學生深造方面具有良好表現。這兩所高校進步都很明顯,每年能有大量畢業生到985高校繼續深造。
位列第25名的西北師范大學,雖然整體排名并不靠前,但畢業生入編比例非常高。學校在西北地區擁有巨大影響力,在甘肅、寧夏、青海等省份的縣級中小學都很好就業。
師范大學的報考策略分析
通過以上軟科版的師范大學排名,大家應該清楚師范類高校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第二種是省屬師范211高校,第三種是省屬重點師范高校。
只有這三種師范大學擁有保研資格,將來大概率都能試點師范專業本碩連讀,并且依靠自身在全國和省內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
從專業選擇角度來看,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等三個師范專業最值得報考。這些專業分別是對應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小學整體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
整體來說,師范高校和師范專業未來可能都會迎來變革,學生在報考師范大學前,一定要權衡利弊。優先選擇公費師范生,然后是師范類專業。如果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則要盡量努力轉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