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大批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奔赴西部、服務基層,為西部地區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上游新聞推出《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系列報道,聚焦扎根基層,建功西部的廣大青年,講述他們奮力開拓創新的生動故事。
“支教團一脈相承的口號是:‘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事’。”5月9日,在西南大學光大禮堂舉辦的思政大課上,西南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吳寒對臺下的學弟學妹們講道。
滿足一個又一個小心愿
吳寒曾作為志愿者在云南昌寧思源實驗學校支教。簡單熟悉工作后,同批次前來支教的四名西南大學學生迅速組成了一個團隊,結合專業所長、地域特點、學校理念開展起了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
支教期間,有一次吳寒在給孩子們上體育課時,發現有一名小朋友沒有帶跳繩來上課。“我問他為什么沒帶跳繩,他一句話也不說。”吳寒回憶,連續三次跳繩課上,這名小朋友都沒有帶跳繩來,這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過了解,吳寒發現,這名小朋友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跟著婆婆一起生活,小朋友非常懂事,因為不想“給大人添麻煩”所以并沒有讓婆婆給自己購買跳繩。
“知道了這個情況后,我感覺非常心疼他,年紀小小的就這么懂事。”吳寒說,最開始他打算自己去買一個跳繩送給這名小朋友,但是又害怕傷害到小朋友的自尊心,于是,經過團隊商討,大家一致決定——去了解征集所有小朋友的小心愿。
想要一個新書包、一個文具盒、一個籃球......心愿很快被征集了上來,支教團隊獲得學校的支持,通過企業和社會捐贈,為孩子們滿足了各式各樣的心愿。
在教育行業里發光發熱
為給當地孩子開拓視野、豐富生活,支教團隊還以母校為平臺開展“空中課堂”,先后邀請11名各學科教授為孩子們開展線上科普講座。“孩子們在‘空中課堂’了解到了更廣闊的世界,開闊了眼界。”吳寒說,“空中課堂”的名聲打響后,支教團隊還組織其他學校在多個支教地云端觀看,最終形成了3.7萬人次的觀看規模,在課堂影響范圍上實現了一次新的突破。
在寒假期間,支教團隊還推出了“暖冬計劃”,招募了千余名“西小蘭”志愿者對孩子們進行線上課業輔導,共有300多名孩子從中受益。團隊還先后組織了三場圖書募捐,共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3000多冊圖書。團隊原創MV《向上》被教育部官網轉載。
“在加快鄉村教育振興的征程上,個人的努力即使渺小,卻會在我們人生經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吳寒說,回想起支教的日子,他深刻地意識到研究生支教團的真正價值是一扇高校通往西部的窗口。
“投身教育行業,是我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時萌發的芽,是在西部支教時盛開的花。”吳寒說,自己將在高校輔導員的崗位上繼續努力,發光發熱!
思政大課上,西南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結合瓜類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等優秀校友和師生代表的先進事跡,深情講述了一代代西大人積極投身愛國運動和社會建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光輝歷程。他寄語青年學子,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自覺接好歷史的接力棒,將專業所學服務于國家所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詮釋“青年擔當”和“中國脊梁”。
僅2024年,西南大學就為西部地區輸送了超9000名畢業生,其中8000余人在祖國西南地區建功立業。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