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當你真的渴望掌握一項技術時,環境的艱苦會自動退居其次。”
5月9日下午,在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產教融合中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母永奇與千余名師生,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師生座談。
母永奇不僅是江西應用科技學院2008屆機電一體化專業校友,還是中國中鐵隧道局盾構主司機,2022年還獲得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面對學生關于職業選擇與堅守的提問,母永奇用一線盾構工作中連續72小時攻堅克難的案例回應。
座談會中,母永奇以親身經歷講述從校園出發、扎根一線、逐步成長為國家重大工程關鍵技術骨干的奮斗歷程,帶來一堂厚重深刻、催人奮進的“大思政課”,在校園內激發起技能報國、奮進新時代的青春共鳴。
“要以技能立身、以奮斗成才,將工匠精神落實在每一次實際操作中。”在講座中,母永奇這樣鼓勵他的師弟師妹們。
“聽完分享,我更加相信技能不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是有溫度、有信仰的選擇。”該校建筑學院學生余家新表示,母永奇學長讓他看到了從普通學生成長為國家骨干的真實路徑。
就在這次座談會的前一天,5月8日,在該校三元大廈學術報告廳,母永奇還以《從工地到課堂:盾構主司機帶你解鎖大國基建幕后故事》為題,向在場300余名師生作思政課專題講座。
他簡要介紹了隧道建造技術發展階段、盾構的起源及原理簡介及我國盾構技術發展歷程,深情講述了自身從學習到實踐、從“連按鈕都不認識”的學徒到能獨立操控盾構設備的主司機的成長故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國工匠”的精神力量。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超越自己。”這句他常寫在筆記本上的話,也成為當天學生們心中最響亮的回音。
在分享過程中,母永奇多次提及母校“近知、近仁、近勇”的校訓和“三元育人”校本育人理念對他職業初期的塑造作用。他表示,正是在學校期間打下的實踐基礎和價值認同,讓他能夠在未來十幾年里持續鉆研、不斷突破,在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中挺膺擔當。
“教育不僅關乎知識與技能的積累,更關乎信仰的鑄就與使命的傳承。母永奇校友的成長,深刻體現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彰顯了民辦高校在新時代服務國家戰略中的獨特價值與使命擔當。”該校理事長、黨委副書記黃玉林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