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在山東曲阜啟幕。論壇現場,總臺CGTN“一起看中國?山東行”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同步啟動,來自非洲、中東歐、東南亞等38個國家的39家國際媒體代表與總臺多語種記者同行,從孔子故里尼山出發,開啟一場聯通古今、匯聚中外的文明之旅。
歷史傳承
千年儒風在世界回響
在孔子誕生地尼山腳下的魯源村,身著傳統漢服的演職人員在景區內施禮迎客、撫琴起舞,讓儒風雅韻生出現代回響。《今日津巴》執行主編莫妮卡被古老的儀式驚艷,有感而發:“傳統漢服舞蹈與音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現,讓被封印于文本中的文化符號變得親切可愛。文化記憶并不僅僅代表歷史,也代表力量,是時候篩選出我們的文化瑰寶,讓它們閃閃發光了。”
抵達孔府、孔廟,儒家文化的千年積淀躍然眼前:大成殿內梁柱上鐫刻的“有教無類”“和而不同”在光影里若隱若現,記者們站在孔子像前,紛紛表示感受到了這位古代思想家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阿爾巴尼亞廣播電視臺記者阿爾圖爾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如今身臨其境,發現孔子講的生活、尊重、平等、和平,正是我們現在共同關注的話題。
來到孔子故里,怎能不讀《論語》?中外記者與當地游客即興展開“論語接龍”——朗朗聲中,那些“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千古名句跨越時空,在歡聲笑語中煥發新生。
庭院轉角處,一位小學生主動向膚色各異的外國記者們揮手致意,清澈的目光中閃爍著對多元文化的好奇。當斯洛文尼亞記者莫伊察俯身與孩子合影時,這場跨越洲際的溫馨互動,恰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當代詮釋。莫伊察感慨道:“從踏上這片土地起,我們這些‘遠方來客’真切體會到了儒家以文會友的待客之道。孩子們眼中純粹的歡喜,不正是‘不亦樂乎’的最佳注腳么?”
從創新融合的傳統習俗,到多元包容的人文情懷,儒家文化的現代演繹并未止步于曲阜。當記者團北上煙臺,傳統智慧正以嶄新姿態延續。螳螂拳師剛柔相濟的招式暗合“中庸之道”,剪紙藝人的海浪紋樣詮釋“智者樂水”的哲思,老中醫望聞問切將“仁者愛人”化作具體實踐……波黑記者安娜記錄下這些生動的傳承后不禁感慨:“儒家思想不是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流動在中國人血脈中的生活智慧。”
智造力量
科技重塑生活美學
在青島的海爾生態體驗中心,記者們走進了充滿未來感的智能家居世界:能夠私人定制菜譜管理食材的冰箱、可以除菌除甲醛的空調、搭載AI之眼的智能烤箱、能自動調整洗滌劑用量的懶人洗衣機……中國制造如何為全球消費者打造智能便捷的美好生活,這些智能家電就是最好的例證。
體驗了智能沙發、智能電視后,捷克記者雅羅斯拉夫毫不掩飾對智能家居的喜愛:“我單身,不經常去電影院,我的夢想就是擁有這樣一個大沙發和超絕的高清電視。晚上可以躺在這樣的沙發上看一部中國電影,太美好了!”斯洛伐克專欄作家盧齊亞重點體驗了洗碗機,“只需拉開抽屜,從頂部放入碗筷就行,這樣太省力了。”
站在智能家居世界里,記者團感受到的不只有科技賦能的便捷,更有企業的發展初心——從瀕臨倒閉的小廠,到如今服務全球 10 億用戶的國際化品牌,海爾的發展歷程既是中國企業“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代表,也是中國制造向“智造”邁進的生動縮影。
四十里灣的粼粼波光中,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吸引著記者團的鏡頭。這座創新平臺通過“5G+海洋牧場”的智慧化發展模式,為傳統海洋生態產業轉型升級書寫新的“山東方案”。岡比亞國家廣播電視臺記者卡迪嘉深受震撼,表示期待岡比亞漁業發展也能學習這種環保高效的“山東模式”,促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夕陽西下,光伏板與晚霞交相輝映,“耕海1號”宛如一條璀璨的海上項鏈。“這就像一座未來海洋城市”,阿爾巴尼亞記者阿爾圖爾一邊拍攝延時視頻一邊贊嘆。這座海洋創新地標生動詮釋了現代科技與傳統產業的完美融合,展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中國方案。
開放與未來
海陸聯動書寫合作新章
巨大的集裝箱整齊排列,起重機有序運作,一艘艘貨輪滿載貨物駛向世界各地。作為“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青島港的繁忙景象讓記者們心潮澎湃。
這里,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量分別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76 條海鐵聯運線路、230 條國際航線構建起“西聯中亞歐盟、南通東盟南亞、東接日韓”的國際“黃金物流大通道”。《新馬其頓報》主編米爾科站在港口感慨:“這里不僅是貨通四海的樞紐,更是中國共享發展機遇的戰略支點。”
記者們驚嘆于港口的高效運作,更對中國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謀共贏的理念深表認同,還紛紛表示希望自己的國家能與中國有更深度的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開放是青島的最大優勢,青島港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自身的高速成長,更讓中國北方內陸多個省份借助這條“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大通道,獲得了新的競爭優勢。
“一起看中國?山東行”以文化浸潤與現代發展為主線,通過尼山圣境、三孔古建筑、煙臺非遺街區、海爾智能園區、“耕海1號”海洋牧場和青島港等多元場景,向世界立體呈現了齊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來自津巴布韋、阿根廷、波黑等國的記者們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這場文明之旅,將真實的中國故事傳遞給全球觀眾。
活動收官之際,總臺CGTN舉辦國際媒體圓桌對話會,與來自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柬埔寨和南非的資深媒體人深度對話。南非獨立新聞社主編弗朗斯深有感觸地說:“這次實地探訪讓我真正領悟了中國‘知來處,明去處’的文化自覺。” 柬埔寨記者斯蕾茂則從文化共鳴的角度分享:“在這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實踐。”
從春秋“頂流”到全球“熱搜”,從孔夫子到新科技,CGTN“一起看中國”始終聚焦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景探訪打破敘事屏障,讓各國記者得以直觀解碼中國發展的創新動能與開放格局。尼山儒風仍在低語,港口浪潮逐帆遠行,鐫刻著千年智慧的土地,仍舊以開放胸襟擁抱世界。這場跨越時空的山東行,帶記者們既觸摸傳統與現代的有機互動,也感受科技與文明的多元交融。
來源:CMG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