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左星月
編輯 | 王亞靜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紐約時報》曾將“不吃全聚德等于沒到過北京”寫入旅行指南,可見全聚德算得上是北京烤鴨的“代言人”。
然而,2024年,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聚德”)交出了一份黯淡的成績單——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09%、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3.15%。
走過上百年歷史,全聚德也漸漸“遲暮”,想要在創新的道路上疾馳,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2024年利潤腰斬,一季度業績繼續下行
全聚德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64年。
全聚德的創始人名叫楊全仁,老家在直隸(今河北)冀州。清朝咸豐年間,因家鄉鬧水災,楊全仁與父老鄉親一起背井離鄉,來到京城前門外謀生,在護城河邊喂養雞鴨,并到前門大街一帶販賣。
同治三年(1864年),楊全仁盤下前門大街一家名叫“德聚全”的干鮮果鋪,將其改名為“全聚德”,開始經營烤雞、烤鴨和烤爐肉等美食。
楊全仁聘請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孫老師傅,用宮廷掛爐烤鴨技術烤出的鴨子色香味俱全,很快“全聚德”的烤鴨就名噪京城。
(圖 / 全聚德官網)
全聚德的掛爐烤鴨制作技藝歷經百年傳承,從選鴨、填鴨、燙毛、打糖、晾坯到烤制,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也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
直到1999年,“全聚德”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服務業中的第一個“馳名商標”;2006年,全聚德品牌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烤鴨第一股”。
上市以后,全聚德一度風生水起,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連續6年保持著增長。
(圖 / 2007年至2013年業績趨勢(來源:Wind))
在資本市場,全聚德也在2008年1月4日達到了股價盤中最高值78.56元/股,總市值達到111.21億元,超過百億。
(圖 / Wind)
轉折點發生在2013年。
2013年開始,全聚德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在2020年至2022年,全聚德的歸母凈利潤更是處在虧損狀態。
(圖 / 2003年至2014年業績趨勢(來源:Wind))
2024年,全聚德實現營業收入14.0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9%;歸母凈利潤3413.09萬元,同比減少43.15%。
(圖 / 全聚德2024年財報)
進入2025年,全聚德業績下滑的態勢仍未停止。近日,全聚德披露2025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2億元,同比減少7.26%;歸母凈利潤421.44萬元,同比減少72.47%。
(圖 / 全聚德2025年一季報)
對于業績下滑,全聚德歸因于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其在財報中表示,餐飲行業面臨著成本壓力、消費分層、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的挑戰。在大眾化的餐飲賽道,餐飲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市場淘汰加速,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餐飲行業頭部品牌表現強勁。浙商證券分析,2024年絕大多數頭部餐飲品牌呈現正增長,全年限額以上社零餐飲(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萬元及以上的餐飲企業(單位)所從事的餐飲業務)同比增速約3%。此外,2024年絕大多數頭部餐飲品牌實現盈利改善。
(圖 / 《餐飲行業2024年業績綜述》(來源:浙商證券))
業績承壓之時,全聚德在資本市場也表現萎靡。截至5月9日,全聚德的收盤價為10.46元/股,公司的市值縮水至32.10億元,較巔峰時期的市值111.21億元縮水79.11億元。
(圖 / Wind)
2、口碑下滑,買理財毫不手軟
作為百年老字號,全聚德卻在品牌運營中逐漸偏離了貼近消費者的軌道。
在大眾點評平臺上,一家位于北京的全聚德直營店差評達到1600余條,吐槽該門店價格高、環境一般、上菜慢、難吃、菜量少等。
(圖 / 大眾點評)
從小生活在北京的佳佳(化名)告訴「界面新聞·子彈財經」:“一般來說,全聚德是外地人來北京旅游選擇的‘打卡地’,我們吃烤鴨大多會選擇四季民福、便宜坊,性價比高。”
盡管業績失意、口碑下滑,全聚德并不缺少資金——理財收益和政府補助金充當了“輸血”的角色。
2024年,全聚德通過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億元,收到利息121.41萬元。
(圖 / 全聚德2024年財報)
4月14日,全聚德發布公告稱,擬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4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在此額度內,資金可循環滾動使用),單筆投資期限不超過12個月。
理財之外,全聚德還能收到政府補助。2022年至2024年,全聚德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1579.30萬元、808.69萬元、703.09萬元。
其中,2022年,全聚德在虧損,收到的政府補助最高,幾乎相當于2023年和2024年之和。
在2023年和2024年,全聚德獲得的政府補助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約為14.26%和19.53%,政府補助貢獻利潤的比例出現上升,被外界調侃為“利潤不夠,補助來‘湊’”。
(圖 / 全聚德2024年財報)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財報中,全聚德披露的2023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為1579.30萬元,2022年的金額為808.69萬元,與2024年財報披露的數據存在差異。
(圖 / 全聚德2023年財報)
在面臨口碑與業績的雙重壓力下,全聚德頻繁購置理財、依賴政府補助的行為,折射出企業主營業務造血能力的不足。這家百年老字號亟須打破依賴 “外部輸血”的困局,回歸產品與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長遠發展。
3、造IP、做零食,急忙“自救”
目前,全聚德旗下擁有“全聚德”、“仿膳”、“豐澤園”、“四川飯店”等品牌。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長春等地及海外開設餐飲門店共計101家,其中全聚德品牌門店85家、豐澤園6家、四川飯店9家、仿膳門店1家。
不過,仿膳、豐澤園、四川飯店并沒有全聚德般的品牌效應,對公司的業績助力也不多。在打造這些品牌之外,全聚德多年前就開始拓展業務邊界。
2015年12月,全聚德以增資方式并購鴨哥科技。2016年4月,全聚德正式發布“互聯網+”戰略,通過鴨哥科技打造的全聚德小鴨哥公眾號,以及與百度外賣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外賣服務。
好景不長,全聚德發布2017年半年報顯示,由于不盈利,鴨哥科技已于當年4月停止營業。
2017年3月,全聚德宣布擬收購湯城小廚部分股權,進軍休閑餐飲市場。不過,由于交易存在復雜性以及推進的不確定性,同年8月全聚德宣布收購終止。
不過,全聚德并沒有就此放棄多元化業務。
為了跟上新消費趨勢,圈粉“Z世代”,踐行品牌年輕化戰略,2023年三季度全聚德啟動休閑食品項目,推出零食品牌“零研所”。2024年,全聚德邀請奧運體操冠軍邢傲偉為其代言。
零研所主打高湯鹵制、天然香辛料調味以及不添加防腐劑的產品,強調產品的美味、營養和健康。目前推出的產品線包括多種鴨肉休閑食品,如鴨脖、鴨翅、虎皮鳳爪等。
在全聚德天貓旗艦店上,零研所系列產品銷量最高的零食套組已售5000+。
(圖 / 全聚德天貓旗艦店)
不過,王小鹵、回味一夢、絕味等品牌已經有了較大的名氣,也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全聚德進軍鴨貨休閑零食領域,面臨激烈競爭。
全聚德曾在回應投資者時表示,下一步公司食品板塊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就是在零研所品牌下研發、推出更多的品類和產品,提升食品銷售收入。
此外,全聚德還在2021年推出了IP形象“萌寶鴨”,還以萌寶鴨為造型推出了萌寶棒棒冰。
今年4月23日,全聚德集團宣布第四屆“萌動萬物”文創節開幕,近50款國潮風十足的全聚德IP形象萌寶鴨文創產品集中亮相。
(圖 / 小紅書)
從做零食,到萌鴨寶IP,全聚德想要向“Z世代”靠近,這一系列創新嘗試,展現出老字號企業在時代浪潮中主動變革的勇氣與決心,只是,全聚德也應該明白,老字號的經營想要光靠情懷發展會越來越難,要想煥發新活力還需真實力。
*文中題圖來自:全聚德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