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侃團隊成員任冉于一場直播中向知名體育評論員楊毅拋出一個頗為尖銳的問題:“楊老師,您覺得誰是亞洲體壇歷史第一人?”同行徐靜雨提名姚明抑或孫興慜,任冉自身則青睞拳王帕奎奧。
直面這場“亞洲體育GOAT之爭”,楊毅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案——劉翔!此君當年把歐美老外震得瞠目結舌。
任冉于直播時主動挑起話題,試圖借由楊毅的專業視角廓清爭議。楊毅的回應干脆利落,他否定以足籃球或單項成就作為唯一標準,轉而著重強調“沖擊力”——劉翔于 110 米欄項目上的突破,徑直顛覆了歐美對黃種人短距離徑賽項目的認知。
爭論之焦點集中于劉翔成就的含金量,楊毅指出奧運會金牌、世錦賽冠軍、打破世界紀錄的“大滿貫”成就,使劉翔成為田徑直道項目史上首位登頂的亞洲人。相較而言,姚明雖在NBA立足卻未奪冠,孫興慜獲英超金靴卻未觸及歐冠,帕奎奧雖身為拳壇傳奇但在亞洲的影響力有限。
帕奎奧雖斬獲金腰帶,但拳擊領域亞洲選手整體處于弱勢,劉翔的110米欄因項目的特殊性更具標志性意義。
老外看到劉翔跨欄那瞬間,下巴都得驚落——黃種人竟也能跑如此之快?在筆者看來,楊毅力挺劉翔為亞洲體壇歷史第一人,其邏輯蘊含著兩層“潛臺詞”。
第一層為項目門檻的角逐,田徑直道項目堪稱“人類極限運動”,110 米欄更是集速度、技巧、爆發力于一體,劉翔的突破仿若在歐美傳統領地插上亞洲旗幟。相比之下,籃球、足球屬于團隊運動,個人成就易被集體光環沖淡;拳擊雖是個人項目,但亞洲選手長期處于邊緣位置,帕奎奧的成就更似“孤例奇跡”。
第二層是文化沖擊的維度,劉翔的橫空出世,直接打破了“黃種人不適合短跑”的刻板印象。2004 年雅典奧運會奪冠后,他那一句“中國有我,亞洲有我”迄今仍是體育史的經典畫面。這種從0到1 的突破,比姚明在NBA的“從1到 N”更具革命性——畢竟NBA早有王治郅、巴特爾探路,而劉翔面前是清一色的黑人選手。
誠然,爭議點亦清晰可見,有人會杠“劉翔后期傷病影響地位”;但競技體育本就成王敗寇,巔峰高度遠比職業生涯長度更為重要。更何況,楊毅的論點核心從來不是“劉翔最偉大”,而是“他對歐美造成的震撼最強”。依此標準,李娜法網奪冠讓歐洲紅土場奏響中國國歌,同樣有資格競爭“亞洲體壇第一人”。
歸根結底,這場爭論暴露的恰是亞洲體壇的尷尬——我們太需要更多劉翔、李娜,來填補“改變世界認知”的空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