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打卡計劃#
2025年5月7日凌晨3點,克什米爾山谷突然響起爆炸聲。
印度空軍BS001號“陣風”戰機的垂尾殘骸砸進雪地,燃燒的鋁鋰合金碎片照亮了整片天空。
這架造價2.5億美元的法國造戰機,30分鐘前還在炫耀掛載的“流星”導彈。
此刻它的飛行員卻蜷縮在海拔5000米的冰川裂縫里,靠著衛星電話向印軍指揮部哭喊求救。
巴基斯坦空軍中校阿提夫·拉納的殲-10C座艙里,平視顯示器正閃爍“5殺”標識。
他帶領的4機編隊剛完成教科書式獵殺:3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化作雷達屏幕上的5個紅叉。
印軍這場代號“朱砂行動”的突襲徹底翻車。
他們原本計劃用“陣風”掛載的“鐵錘”激光制導炸彈摧毀巴方哨所,卻被殲-10C在120公里外鎖定了機群。
法國達索公司吹噓的RBE-2AA雷達成了擺設。
殲-10C的KLJ-7A雷達用氮化鎵組件,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的云霧都能看清“陣風”發動機尾焰。
巴方預警機的加密數據鏈才是制勝關鍵。
ZDK-03預警機在200公里高空持續發送目標坐標,殲-10C全程沒開雷達就完成導彈預瞄。
印軍蘇-30MKI的飛行員到死都沒搞清攻擊來源。
他們機載的“雪豹”雷達還在掃描正前方時,PL-15E導彈已經從頭頂俯沖下來。
達索工程師連夜檢查殘骸時發現致命問題。
“陣風”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竟把殲-10C的雷達信號誤判為“友軍民航客機”。
巴黎股市第二天開盤,達索股價暴跌23%。
卡塔爾空軍當即宣布暫停接收剩余28架“陣風”,轉頭聯系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詢價殲-10CE。
印度空軍基地里,地勤人員對著維護手冊直撓頭。
每架“陣風”需要20個法國技師伺候,換個發動機葉片都要等三個月海運配件。
巴方飛行員卻在中國教官指導下玩出新花樣。
他們把殲-10C的霹靂-15E導彈和梟龍Block3的PL-10E混搭掛載,專打印軍混編機群的指揮節點。
新德里電視臺偷拍到震撼畫面:印軍“蒼鷺”無人機拍下自己被擊落全過程。
這架以色列造偵察機價值3200萬美元,被紅旗-9BE防空導彈從1.8萬米高空直接捅穿。
克什米爾前線的巴軍偽裝部隊更是秀出神操作。
他們把殲-10C的加油車漆成民用卡車模樣,印度衛星連續3個月沒發現這些移動彈藥庫。
法國《世界報》挖出尷尬細節:達索賣給印度的“陣風”閹割了關鍵功能。
原本能反制PL-15導彈的干擾吊艙,因為印度嫌貴沒買,法方干脆用水泥配重塊冒充。
美國《戰區》專欄拿到實錘證據:殲-10C的氮化鎵雷達組件來自中國電科55所。
這家南京企業每月能造400片氮化鎵晶圓,直接把法國泰雷茲集團的GaAs生產線逼到停產。
伊斯蘭堡街頭豎起巨幅海報:殲-10C擊落“陣風”的3D模擬畫面循環播放。
奶茶小販都學會用中文喊:“PL-15,八折! 八折! ”
印度網民翻出2019年老賬:當年米格-21被梟龍擊落,現在“陣風”又被殲-10C打爆。
有人在莫迪賬號下刷屏:“買法國貨的錢夠建2000所學校了! ”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的講話視頻點擊破億。
他晃著墜機坐標圖說:“我們本可以擊落15架,但給鄰居留了點面子。 ”
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開會時出現戲劇性場面。
俄羅斯代表掏出殲-10C和“陣風”的殘骸對比圖,法國代表氣得摔門離席。
克什米爾冰川下的暗戰還在升級。
印軍把“陣風”機隊撤到2000公里外的泰米爾納德邦,每次起飛都得帶6個副油箱。
中巴邊境的空軍基地里,新一批殲-10C正在組裝。
地勤人員給垂尾噴上第17顆擊墜星時,印度采購團正在波音公司總部討價還價買F-15EX。
達索公司悄悄派人接觸成飛,想買氮化鎵雷達技術。
成都的工程師笑著回應:“先把‘陣風’里那幾塊水泥配重換成真貨再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