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0日,印巴在經歷一場激烈沖突后“喜劇般”停火,讓擔憂印巴局勢失控的人們松了一口氣。之前,這兩個有核國家都口氣強硬,印度總理莫迪“授權軍隊擁有行動自由”,發起的“辛多爾行動”給巴基斯坦造成嚴重平民死傷;而巴基斯坦總理同樣口氣強硬,誓言保護國家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巴方用進口的中國武器成功擊落了數架印度戰機和幾十架印度無人機。要知道,印巴都是擁有核彈的國家,如果局勢失控是有核戰風險的。沒想到離“5.7大戰”僅僅過了三天,雙方都宣布不打了,迅速達成了停戰協議。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看來,印巴停火達成了“一場勝利,各自表述”的效果,除了當事國各自宣布其軍事行動達到戰略目的“取得勝利”外,美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等三十多個參與斡旋的國家都在為印巴和平邀功,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發文稱印巴是在“美國徹夜調停”下達成的“全面而直接”的停火,給外界造成美國發揮主要作用的印象。那么,是美國這位“和平大使”起到了決定作用嗎?顯然不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沒那么聽話,只不過是“借坡下驢”,給了美國一個面子罷了。
我認為發揮作用最大的是中國,或者說是巴基斯坦進口的中國武器,一戰定乾坤,打疼了印度。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了JF-17“梟龍”戰斗機、VT-4坦克、防空導彈等先進軍事裝備,用中國研制的“殲-10CE”戰機、中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霹靂-15空空導彈”和 “紅旗-9遠程防空系統”,第一回合就用“6:0”的戰果震驚了世界。法國產“陣風”戰機、俄羅斯產“蘇30MKI”等6架印度進口飛機,在中國先進武器面前都成了瞬間被擊落的活靶子。正是中國提供的先進武器在印巴戰場上對印度形成了有力威懾,實質性地推動了“以戰促和”的局面。
眾所周知,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國際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于美國。中國與巴基斯坦保持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同時與印度也存在經濟與外交聯系。在印巴沖突升級時,中國多次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并通過外交渠道推動停火,強調“對話協商是解決爭端的唯一正確途徑”。但中國的“勸和促談”角色也不是印巴停火的主因,印度也沒那么聽中國的話。中國、美國、伊朗、沙特、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參與的外交斡旋固然都很重要,真正讓印度在沖突中保持克制及時踩剎車的,是中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先進武器裝備。印度領教了中國武器的厲害,雖然氣勢洶洶但知道打不贏巴基斯坦,這才是主要因素。
近年來,巴基斯坦軍隊列裝了大量中國制造的武器系統,包括JF-17"梟龍"戰斗機、HQ-9防空導彈系統、VT-4主戰坦克等,其中JF-17“梟龍”戰斗機是中巴聯合研制的戰機,早在2019年印巴空戰中JF-17就擊落了印度米格-21,展示了強大的戰斗力。這次巴基斯坦空軍又出動了JF-17“梟龍”戰斗機,在印度旁遮普邦阿丹普爾地區使用高超音速導彈精準摧毀了印度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而巴基斯坦引進的中國遠程防空系統“HQ-9防空導彈”極大增強了其國土防空能力,使印度空軍對巴反擊的效果有限。正是中國產先進武器極大提升了巴基斯坦的攻防軍事實力,才讓印度在軍事冒險時不得不三思而行,深知若沖突升級,面對裝備中國先進武器的巴基斯坦軍隊,自身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因此,中國武器實際上起到了"以戰止戰"的作用,迫使印度回到停火的談判桌前。中國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支持并非是為了加劇沖突,而是通過增強巴方的攻防能力,迫使印度認識到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問題。這種"以戰促和"的策略,使印度這個自詡的,與美國、俄羅斯、中國并列的“第四軍事大國”在沖突中難以取得決定性優勢,最終不得不被迫選擇停火。要知道,戰爭剛開始時,美國和俄羅斯是都站到了支持印度這一邊的,大漲了印度的戰斗士氣。但后來的事態發展出乎意料,在中國武器大展神威的時候,美國當起了“和事佬”,俄羅斯由支持印度改為保持“中立”,中國則通過平衡的外交政策與軍事合作,既維護了巴基斯坦的安全利益,又避免了局勢失控,從而成為印巴停火的關鍵推動者。
綜合來看,中國在印巴停火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中國通過外交渠道積極勸和;另一方面,中國提供的先進武器使巴基斯坦具備足夠的威懾力,讓印度不得不接受停火。這種“外交+軍事”的雙重策略,實質性地達到了“以戰促和”的目的,為南亞地區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我的看法:未來中國仍將是印巴和平進程中最具影響力的外部力量之一,其作用遠大于美國、俄羅斯以及參與斡旋的其他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