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啥不行,搶攻第一名!
特朗普的這個帖子,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美式謎之自信”——在美國的帶領之下,印巴終于停戰啦!我們太偉大咯!
看到這很多人都由衷地發笑了。
他印度是什么角色?
相信跟印度打過交道的人都清楚,一個把騙人、占盡便宜寫進基因教程并且當本事的族群,你指望他突發善心停止挑釁嘛?那不是在做夢嗎!
1962年印度突然侵略中國,連偉人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其中緣由,特朗普一個電話談判印度就放下武器了?這未免太兒戲了。
從以往的經歷的來看,只有把他打痛了,他覺得撈不到好處了,最后他才有可能向你低頭,否則想都不用想。
2025年5月10日,印巴沖突在持續 18 天后突然停火,國際輿論一片嘩然。
表面上看,美國、沙特、土耳其等國紛紛宣稱在調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深入分析后不難發現,中國軍事實力的展現才是促使印巴停火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場沖突始于4月22日的克什米爾恐襲,但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5月7日凌晨。
印度空軍出動價值2.4億美元的“陣風”戰機,試圖復制2019年跨境打擊的“成功經驗”。然而這一次,巴方飛行員駕駛著中國提供的殲-10CE戰機,在240公里外鎖定目標,PL-15E導彈劃破夜空,三架“陣風”應聲墜毀。法國達索公司引以為傲的“歐洲最強四代半戰機”,在東方雷達與導彈的組合拳下黯然失色,連俄羅斯也得避其鋒芒,一度被吹上天的蘇-30MKI也不提了。
事后,美國方面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中國戰機首次在實戰中擊落西方頂級裝備,恐怕F22、F35在殲20面前也抬不起頭了。
“中國的J-20猛龍戰斗機給美國空軍帶來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
要理解這一切,就得先看看印度發起沖突的本質原因
印度發動 “朱砂行動” ,本質上就是一場 “表演性戰爭”。
因為莫迪政府需要通過高調的軍事行動轉移國內矛盾,滿足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同時為其推動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議程服務。
只不過,這回印度遇上了有中械裝備加持的小巴,討不到便宜了。
更讓他們破防的是,在沖突中印度居然還損失了6架戰機,其中包括3架號稱“藍星頂級四代半”的陣風戰機。此外,印度原本就已經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沖突爆發后,經濟壓力不減反增,外國資本單日拋售 12 億美元印度國債,創下 2006 年以來最高紀錄;印度盧比匯率跌破 85.5 關口,Nifty50 指數三日累計下跌 4.2%。
繼續僵持下去,印度不僅難以占到更多便宜,還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因此順勢選擇停火及時止損以保全自身利益才是最明智的。
對巴基斯坦來說,其經濟與社會條件本就不支持其展開長期戰爭。
換句話說,對印度進行反擊純屬無奈。
在此次沖突中,巴基斯坦通過有效的軍事反擊,展示了 JF-17 對抗 “陣風” 戰機的技術優勢,達到了 “打疼但不打殘” 印度的戰略目的,成功捍衛了自身尊嚴,因此也愿意見好就收。
從兩國的戰爭目的就能看得出來,只要讓印度認識到繼續打下去撈不到好處,反而還會加重自己的傷口,那這場戰爭就能輕松畫上句號。
所以我實在想不通,這次停戰跟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有一毛錢關系嗎?
好像也有!
美國就是看清了中國的軍事發展進度之后,才開始對印度做了“思想工作”。
在這次沖突中,最讓歐美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中械裝備的全面進化——老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只會拿小米加步槍來回穿插的土共了。
讓西方震驚的除了武器裝備,更是戰場背后的體系化作戰能力。當印度蘇-30MKI機群試圖發動突襲時,巴方部署的紅旗-9P防空系統在150公里外構筑起“鋼鐵穹頂”,配合ZDK-03預警機構建的空情網絡,讓價值4500萬美元的俄制戰機成了活靶子。
有趣的是,這種“預警機+戰斗機+防空導彈”的三維防御,可能還是中國軍工從海灣戰爭教訓中淬煉出的作戰體系。
總結
這些實力的提升使得中國在國際軍事舞臺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讓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各國都對中國刮目相看。
印巴雙方都深知,與中國軍事實力的差距,使得印度在這場沖突中很難取得更大的勝利,繼續沖突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因此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選擇停火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才是最明智的。
畢竟美國拱火也是要出柴火錢的嘛!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