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阜陽傍晚的雷陣雨讓不少人淋了個透!
下班放學路上的人猝不及防,衣裳全濕了。
明明中央、省、市三級預報都顯示沒雨,雨咋就來了?
好多人納悶:天氣預報這回咋不準了?阜陽公眾網從市氣象臺問清了緣由。
原來這是強對流天氣搞的“突然襲擊”。強對流天氣屬于中小尺度系統,范圍小、生命短。
有的水平范圍就幾十米,持續時間幾分鐘到幾小時。這種天氣突發又迅猛,提前預報確實難。目前全球氣象部門主要靠雷達監測回波。
昨天下午4時20分,阜陽上空還沒降水回波。隨后回波慢慢靠近,17時34分就發了黃色預警。雖說提前1小時預警,可出門沒帶傘的人還是被淋。
有人抱怨“預報咋不早說”,也有人理解天氣復雜。這就讓人想起上個月阜陽的旱情——一個多月沒下雨。
2024年12月10日后,全域降雨就沒了蹤影。當時冷空氣頻繁,可暖濕氣流“不給力”,水汽缺得很。副熱帶高壓堵住水汽通道,南支槽也沒幫上大忙。
如今旱情緩解了,卻遇上突發強對流,農民咋應對?
種莊稼就怕旱澇急轉,地里積水得趕緊排。
強對流還可能帶大風冰雹,大棚作物得加固。
有村民說:“天有不測風云,咱得隨時盯著天。
”可問題來了:這種局地小天氣,預報能不能更準?氣象專家說,中小尺度系統監測難,全球都有挑戰。阜陽現在處于強對流高發期,雷電大風得警惕。
有人問:“為啥不人工增雨緩解旱情?”這得說清楚。人工增雨不是“憑空造雨”,得等合適云層條件。
云層厚度、水汽含量、上升氣流,樣樣都得達標。
還得申請空域、選固定作業點,條件不滿足干不了。就像之前旱情嚴重時,沒合適云層也沒法作業。
現在天氣多變,老百姓最關心:咋及時知道預警?市氣象臺提醒:多關注雷達圖顏色,暖色區域要警惕。綠色是小雨,深黃雨急,紅色大雨,暗紅可能有冰雹。
手機短信、社區廣播、天氣預報APP,渠道有不少。
可總有老人說:“手機提醒沒聽見,能不能村口喇叭多喊幾遍?”這確實是個事兒,偏遠地區預警傳達得更及時。回頭看這次降雨,暴露了預報對小尺度天氣的局限。
但也說明,氣象部門在努力捕捉每一絲變化。從旱情到強對流,阜陽天氣今年有點“折騰”。
農民兄弟最不容易,靠天吃飯就得和天氣“斗智”。
咱得理解預報的難處,也得自己多留意天氣變化。“東邊日出西邊雨”這種情況,以后可能還會有。
遇到突發天氣別慌,提前備傘、加固農舍是關鍵。
這場雨給大家提了個醒:天氣復雜多變,防范不能松懈。
未來一段時間,阜陽還得警惕局地強對流。
家里有農田大棚的,得多關注最新預警信息。
至于天氣預報“失靈”的問題,科技在進步,會越來越好。
但眼下,咱老百姓自己多上心,比啥都強。
你對這次突然降雨有啥感受?
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想了解更多阜陽天氣動態,記得關注咱們的天氣號。最后提醒:氣象預報有局限,具體情況以實時預警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