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省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廣州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通過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大市場的構建,已取得初步進展。
一是搭建了網絡安全審查認證體系。通過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個人信息保護要求》,明確大數據跨境傳輸與處理標準,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并要求接收方不得將數據轉移至大灣區外,簡化認證流程以降低合規成本,實現跨境數據流動規則統一。二是建立可信數字身份與互信機制。推出“金融級可信數字身份應用”,支持跨境互認場景,并通過技術手段保障數據在傳輸、存儲中的安全性。三是制定市場監管大數據協同治理政策。廣東發布《推動競爭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落地的實施方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競爭政策委員會,清理妨礙統一市場的歧視性政策,重點打擊民生領域壟斷行為。四是推行跨區域政務服務整合。通過推行“灣區通辦”、跨境人民幣電子繳稅等便利化服務,實現稅務、社保等業務的“一窗聯辦”,降低企業跨區經營成本。五是數據共享與技術支撐進展。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數據全程可追溯,并依托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的標準和技術支撐完善安全認證體系。
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已形成個人信息跨境處理的互認機制,減少了因不同制度和法律帶來的合規障礙。截至2025年,廣東通過清理地方保護政策、優化跨區遷移流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天,跨省政務服務效率顯著提高。
與此同時,由于粵港澳三地在數據定義、隱私保護規則上的差異,部分企業仍然面臨重復核查的問題。三地數據跨境網絡缺乏統一的技術架構,不同區域間的安全認證標準尚未完全兼容,增加了企業技術適配成本。盡管認證流程簡化,但中小企業仍需投入大量資源滿足跨境數據安全要求,影響市場參與積極性。
促進統一大市場先行區建設,粵港澳三地需要深化制度協同。推動立法機構聯合制定跨境數據流動“負面清單”,探索設立大灣區數據治理聯合委員會,統一爭議解決機制。統一技術標準與認證體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認監委)及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要在建立大灣區跨境數據安全認證互認機制上進一步發揮作用,推廣區塊鏈等技術,降低企業技術適配門檻。強化監管協作與執法力度。依托“競爭政策委員會”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建立企業信用共享平臺,對違規行為實施跨區域聯合懲戒。降低企業合規負擔。提供跨境數據合規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針對中小企業推出補貼政策或簡化版合規指南。
粵港澳大灣區通過網絡安全審查認證和市場監管大數據的雙輪驅動,在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已邁出關鍵步伐。未來需進一步突破制度壁壘、優化技術生態,最終實現“數據安全流動、市場高效統一”的目標,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灣區經驗”。(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唐 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