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和“親家”之間的來往,更是一種微妙而需要用心經營的關系。
處理得當,是支持和溫情;處理不好,是麻煩和矛盾,甚至直接影響孩子婚姻的幸福感。
很多時候,不是做錯了什么,而是說錯了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親家來往時,有4句話盡量別說。看似無心,實則掉價,對子女沒有任何好處。
1、“我家條件比你們好多了”
這句話,是親家之間最大的雷區。
或許你只是順口一提,或許你只是隨意感慨,但聽在對方耳里,就是明晃晃的優越感和羞辱。
人與人之間,最怕比較,尤其是攀比。
家庭條件的差異,是客觀存在,卻絕不是用來判斷對錯、勝負的標準。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 ——叔本華
你一句“我家條件好”,換不來尊重,只會換來距離。
親家之間,本該彼此尊重、彼此成全,而不是明里暗里互相較勁。
2、“你們家該多出點錢”
凡事一牽扯到錢,就容易變得敏感。
婚禮彩禮、買房出資、帶娃分擔,這些看似“家庭內部事”,但一旦用“你們多出點”這樣的語氣提出來,就很容易讓人覺得:你在算計我。
親家之間最怕的,不是條件懸殊,而是處處計較。
支持與否,是人情;計較與否,是態度。人情可以欠,態度不能壞。
正如老子所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真正的格局,是把話藏在行動里,不掛在嘴上;是體諒,不是索取;是合作,不是分賬。
3、“你家孩子配不上我家孩子”
這類話,是親家間最具殺傷力的言語。
不論是因為誤會、矛盾,還是一時激動,一旦把這種話說出口,不僅傷了對方的自尊,更是否定了你自己孩子的選擇。
別忘了,兩個孩子是自由戀愛、彼此喜歡,你看不起對方的孩子,就是在傷害你孩子的眼光,甚至在暗示他“看走了眼”。
親家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彼此的孩子。
他們已經成為一家人,任何傷害性的評價,都是給婚姻添堵。
正如一句話所說:“婚姻不是兩個家庭的戰爭,而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少一些挑剔,多一點包容,才是為孩子營造幸福環境的關鍵。
4、“我們家已經犧牲很多了”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在訴苦,但實際上,是一種情緒勒索,更是一種道德施壓。
犧牲,是父母對孩子的本能;但一旦把“我為你們犧牲了多少”掛在嘴邊,就變成了一種計較,甚至是索取。
對方不會因此而感恩,反而會覺得你在“要功”。
親家之間,本該默契地分擔,不必用語言去計較誰付出的多、誰吃的虧。
做父母的角色,是成全,而不是標榜。
越是成熟的父母,越不會讓“犧牲感”成為家庭之間的負擔。
親家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靠的是格局與修養。
說對話,是智慧;不說錯話,是教養。
愿你我都能在這段特殊的關系中,活得體面、說話得體、彼此成全,為孩子的未來鋪出一條溫暖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